1、贾湖骨笛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
(资料图片)
贾湖遗址共发掘出三十余支骨笛,是用丹顶鹤的尺骨制作而成。贾湖骨笛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乐器,已具备七声、八声音阶。经过实验,其中有的骨笛能完整吹奏现代乐曲。它把人类音乐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
除了骨笛,贾湖遗址还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陶器,在陶器内壁上附着一些沉积物。 在贾湖遗址带头人张居中教授和美国考古专家帕切克·格文共同合作,最终验证了这些沉积物就是酒。而酿酒的方法就是“嘴嚼法”,就是把米粒和山楂等放入口中嘴嚼,嚼碎之后吐入陶器,靠唾液对粮食进行发酵。
也就是说,早在9000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酿酒。这当然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记录。
2、竹书纪年
公元279年的西晋,汲郡人的盗墓贼盗掘了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葬,发现大批竹简,盗墓的人用来点火照明,后盗墓贼被抓。这些竹简是一批魏国时期的史书,记载了夏、商、周、晋魏国的历史
这竹简上文字,跟《史记》在某些方面的记载大相径庭,甚至到了颠覆人们认知的程度,比如:“舜放尧于平阳”。
再比如:共和行政。按《史记》记载,周厉王被国人赶走之后,周公、召公二相共同执政。而周纪则说是共伯和行天子之政,即共国的伯,名和者,摄行君位。
晋武帝对这件事非常重视,令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负责整理竹简,最终完成了初释本的《竹书纪年》。
由于竹简散乱,而战国文字翻译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进行第二次的整理。
在晋惠帝时期,由秘书丞卫恒负责进行。但是八王之乱,卫恒被杀害。其好友友佐著作郎束皙接过了他的工组,整理出了考正本《竹书纪年》。
这两个版本最终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而竹简更是早就不知所踪。
元末明初乃至于明代中期,出现了《竹书纪年》刻本,其春秋战国部分以周王室纪年记事,与初释本、考正本不同,是为今本竹书纪年。
嘉庆年间,朱右曾收集资料,加以考证,编成《汲冢纪年存真》,是为《古本竹书纪年》。王国维在这个基础上,再辑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3、半个蚕蛹
1926年3月24日,“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和地质调查所的袁复礼先生发现了西阴村史前遗址,他在《西阴村史前的遗存》中写道:“我们最有趣的一个发现,是一个半割的,丝似的半个茧壳,用显微镜观察这茧壳,已经腐坏了一半,但是仍旧发光。那割的部分是极平直。”他提到的半个蚕茧,长约1.36厘米,茧幅约1.04厘米,经多方考证及检测,距今有5600年至6000年,现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4、三星堆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而三星堆出图的器物都是显得十分夸张。
青铜纵目面具亦是如此,其眼球极度夸张,面具整体很大,宽有138厘米、高有66厘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古青铜面具,其夸张的眼睛到底有和目的?甚至有人说是古人得了甲亢,这显然缺乏理论依据。对于它所呈现的特殊造型,很多人认为可能跟蜀族始祖蚕丛有关,也有认为是兽面具或太阳神形象等等。
5、太阳神鸟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为商周时期的金器。2001年出土于金沙村,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20克。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图案目前被国家文物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丁孟曾说:“它反映了人类早期朴素的世界观和宇宙观。阳光是生命的源泉,因此成为人们最早崇拜的神;中华先民把太阳和在天空中飞翔的神鸟联系在一起,认为是神鸟在驮着太阳飞行。太阳神鸟是古蜀人早期部落的图腾,‘神鸟绕日’表达了中华先民向往太阳、崇尚光明的飞天梦想。”
6、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在出图之前,史书上对其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当兵马俑一出世,立即震惊了世界。
兵马俑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根据实战需要,不同兵种的武士装备各异。
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
而兵马俑实际上只是秦始皇的陪葬坑,陪葬坑都如此惊人。那秦始皇陵下面又埋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7、法门寺
宝鸡法门寺地宫,打开了佛教和盛唐王朝的宝藏,
在1987年5月5日至12日,舍利地宫打开期间共发现有4枚舍利。其中两枚为白玉所制,另一枚为一高僧的舍利。这三枚都属于“影骨”,和“灵骨”放置在一起是为了保护后者。“灵骨”色黄而有似骨质的颗粒分泌物,经专家鉴定,这一枚就是真身佛骨。法门寺也随着真身舍利的出土而成为佛教的胜地。
四枚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这是世界仅存的佛指骨真身舍利
而神秘至极的秘色瓷也在这次得以面世。以前,人们根本无从得知秘色瓷是什么样的,人们只能用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想象秘色瓷的美。而这次一共出土了14件秘色瓷,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8、海昏侯《齐论语》
2017年8月,考古人员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约5000枚竹简中发现了失传已久的《论语·知道》篇,属于《论语》的《齐论》版本。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考古专家王楚宁和张予正认为,海昏侯墓与金关汉简中的两部《齐论》,可构建出该书大致面貌;若能将两部竹书互补互校,可恢复失传1800年的《齐论》。
汉代《论语》的版本民间流传非常多家。《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是最初的版本,也是其他版本的基础。至少在西汉末年,这三个版本曾经并行于世。《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三个版本各有不同的来源,流传可循。三者最大的差别就是《古论语》有孔子各位弟子的籍贯。《齐论语》多出两篇,即“问王篇”和“知道篇”,而其余20篇中的章句颇多于《鲁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