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丁玺 记者 庞珂)“以前我们学校办学条件差,只有几十个学生。现在变化太大了,校园环境优美、设备完善、老师认真负责、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我们真的是太开心了。”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实验小学郑关校区四年级学生李婷婷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原来,陈婷婷所在学校原本是一所几乎濒临关闭的学校,自全县实施集团化办学以来,学校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家长都感受深刻。
近年来,扶沟县把“优质、均衡、公平”作为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抓手,积极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城区“集团化”、校际“结对化”和乡镇“一体化”办学模式改革,有效缩小了区域、城乡、校际的差距,整体提升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日前,扶沟县被认定为首批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
为发挥“名校效应”,该县自2015年开始,在城区探索实行了“集团化”办学模式,以实力较强的县实验小学为龙头,重点带动城区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发展,先后把郑关小学、金海路小学、金塔路小学3所学校设为分校,4个校区实现了管理、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共享,较好解决了集团内300余名教师、8000余名学生的管理难题,形成了“一校四区三统一”的办学管理模式。
2022年,位于扶沟县城城区的新村小学与“村小”大张小学、高庄小学,红卫小学与花园小学也推行了集团化办学,进一步扩大了“集团化”数量,提高了办学效益,这些分校在生源数量、管理模式、教学质量等方面均有了明显提升。
同时,该县采取“城区示范校+乡镇中心小学”结对化的模式,以多所城区小学为依托,对15个乡镇中心小学开展对口帮扶、结对办学,实现了师资融合、资源共享、教学教研同步的捆绑式发展。其中,参与“结对”办学的城区小学,每年需向5所帮扶中心小学分别选派一名业务骨干担任副校长,驻校进行常态化办学指导;5所被帮扶中心小学每年分别选派3名班子成员或业务骨干,到城区小学“跟班”学习,进一步助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为统筹区域资源、推进乡镇“一体化”办学,扶沟县还在乡镇区域内,推行中心小学与小规模学校“一体化”管理模式。
在白潭镇,以2所中心小学为依托,全镇划为东西两个学区——东区辖10个村小、西区辖9个村小,在区域内实行教师“一体化”配备,教学教研“一体化”管理,教育资源“一体化”共享。通过体音美等短缺学科教师走教和线上“一体化”教学等举措,调剂补充各成员学校的体音美教师,确保全镇各小学课程开足开齐。截至目前,乡镇一体化办学模式已覆盖全县各乡镇,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学科性短缺问题,促进了学生素质整体提升。
作者:丁玺 庞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