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各地纷纷推出养老新模式,新举措。一起来了解。
广东等十四省区市共建旅居养老“朋友圈”
(资料图片)
近300家养老机构加入合作平台
近日,记者从广东省民政厅获悉,从2019年起至今,广东的旅居养老“朋友圈”已发展到“十四省同行”,其中包括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宁夏等,旅居养老省际合作已形成基本模式、达到初步规模。据了解,目前共有14家社会组织和近300家养老机构加入了旅居养老合作平台,在合作省区市共评选出66家旅居养老示范基地,顺利启动旅居养老首发团,把“旅居养老”从“施工图”变成“实景画”。
今年2月25日在广州召开的十四省区市民政厅(局)旅居养老合作交流座谈会倡议,各地民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建设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争取让老年人获得感更多、幸福感更高。要精准对焦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在“雪中送炭”基础上做好“锦上添花”,打造“养老服务+”多元融合产品,发展可持续的多种养老模式,更好满足健康养老、快乐养老。
会上,广东、山西、云南、宁夏四省(区)民政厅共同签署旅居养老合作框架协议。十四省区市民政厅(局)审议通过了《十四省区市旅居养老合作规程》,举行旅居养老合作联通仪式,并参观了广州市旅居养老示范基地。
河南省构建“六大体系”,坚持“五化引领”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颁布实施《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将养老服务规划建设、财政支持、人员待遇等纳入硬约束,将人均养老服务用地标准从0.1平方米提高至0.2平方米,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配建、确权、移交等纳入立法。为切实防范非法集资、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规定将养老服务机构预收费纳入第三方存管。协调省级层面出台 21 个养老服务配套政策,构建了政策法规、设施建设、运营服务、投融资、人才保障和综合监管“六大体系”。
二是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全省 157 个县(市、区)、673 个街道、7334 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成率达到 100%,累计实施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 3.3 万户,提前 3 个月完成民生实事任务。探索将国有厂房、闲置办公楼、社区闲置用房等资源用于社区养老服务,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场地有限、养老服务设施配建难的问题,将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洛阳市某国资公司与养老运营企业合作,将闲置物业改造为社区养老设施。省属某国资公司与许昌市政府合作,盘活因资金短缺停工的市属福利项目,实现政府和企业双赢。
三是“五化引领”提升品质。坚持标准化建设、连锁化运营、品牌化打造、智能化服务、规范化管理“五化引领”,鹤壁“四级共管、四养互补”、许昌“以大带小”、南阳“六专六好”、商丘“重残+养老”等工作模式效果突出。涌现了智慧养老、“养老+行业”融合发展等多种运营服务模式,评定 18 家四星级以上养老机构,市场活力持续激发。
四是加快养老人才建设。围绕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使用等环节,出台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落实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入职补贴。遴选了 21 个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20 个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加强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养老服务人才 16.3 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 5.8 万人,吸引更多劳动力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打造“河南护工”人力资源品牌。举办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暨河南省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在全社会营造认可和尊重养老服务人才的良好风尚。
养老服务合同网签,撑起老年人权益“保障伞”
3 月 10 日起,北京市养老机构在与老人及其代理人签署新版养老服务合同时,需采用无纸化网签的方式。此举属全国首创。此前,养老服务合同采用纸质签署方式,经常出现丢失的情况,查询起来也不方便。网签模式推行后全程留痕,让合同签订变得更加透明化和可视化,从源头处降低交易风险,为老年人撑起权益“保障伞”,有效减少合同纠纷,一举多得,值得点赞。推行无纸化网签,开启了养老服务监管新征程。以此为新起点,持续加强“互联网+监管”工作,坚持抓早抓小、常抓不懈,定能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防止补贴资金“跑冒漏滴”。与此同时,加强各地及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借助大数据分析,还能为发展壮大养老产业提供前瞻性、建设性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来源| 贵州省民政厅综合整理
校对|刘牛
排版|罗娇
责编|施绍根
审发|刘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