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一头连着市场主体、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百姓饭碗,是最大的民生。在我市 “用工难”和“就业难”却同时出现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该怎样破解这两“难”?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就业服务处处长 李习军:至少有13家企业都反映他们存在“用工难”,订单较多,工人缺口多。还有很多群众反映,他们想就近就业,但是没有合适的岗位,就业也难。
我市一直将“就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常抓不懈,成效也很不错,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两难”呢?记者跟随人社部门工作人员深入企业了解情况。
(相关资料图)
天海集团副董事长 杨勇军:天海是用工大户,目前有22000名员工,现在人员也比较紧张,大概缺口还有3000人。
电子电器是我市主导产业之一,天海集团又是汽车电子电器龙头企业,今年,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政策利好,让企业生产势头迅猛。
天海集团副董事长 杨勇军:订单一直在增加,过年的时候都没停产。2023年我们的订单光线束类就增加了35个。现在大家都在开足马力,保产保供。
而另一头,市民仇相坤,虽然以前也参加过技能培训,但是找了三家企业都没有合适的岗位。
求职人员 仇相坤:人家想要我的,我嫌工资低。我看上的,人家嫌我没技术,所以高不成低不就。
原来,仇相坤培训的是立体车库操作员,而我市立体车库没几家,这样的工作并不好找。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 王培祥 :主要培训跟产业对接不够精准。
找到了症结就要对症下药,人社部门决定采取一“短”一“长”两类举措解决“两难”问题。短期举措必须立竿见影。人社助企服务专员经过摸排发现,虽然部分企业缺工,但当地也有一些企业因为化解过剩产能或是生产淡季等原因,部分工人暂时处于待岗状态。如果能让这些企业之间“共享用工”,把暂时没活儿的熟练工调到急需用工的企业,岂不是一举两得?但是企业却对这个提议有顾虑。
天海集团副总裁 丁元淇:工资怎么开、福利发放都不一样,工资水平也不一样,怎么支付?
不仅是企业,工人们也有担忧。
鹤壁海昌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 李佩:如果说我一旦发生像工伤,我如果受伤之后,我该去找谁?
人社部门将这些问题一一梳理后,细化了一份“共享员工”实施方案:员工身份不变、党群组织关系不变、考核管理体系不变。共享时要根据相关法规,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处处长 李习军:关于工资,用工企业就根据劳动强度来提高待遇,关于劳动保险,发生工伤以后,由用人单位来负担,但是申报由输出单位来申报。
顾虑打消了,推进也就顺利了。很快,全市十多家像天海集团这样的短期“用工难”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而对于像仇相坤这样的“就业难”问题,则立足长远,通过“两个精准”来解决。就业培训必须精准,鹤壁市将“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和当地电子电器等主导产业结合起来,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 王培祥:每家企业与我们的培训机构都有建立联系,围绕企业的职业工种这一块,缺什么专业,我们培训什么专业,让培训和就业、和我们的企业产业这一块实现精准匹配。
仇相坤再次进行了培训,这次他学习的是当地紧缺的汽车线束工。
求职人员 仇相坤:培训收获非常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控还有电机非常了解,听说有不少企业都在招聘,准备学完了就赶紧去看看,早点挣钱!
就业服务也要精准。我市在全市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站,在每个村成立村级劳务公司,动员全市76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常态化招聘,支持重点企业建立直招点,供需两端同时发力解决就业难题。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就业服务处处长 李习军:围绕“人”字做文章,围绕“难”字想办法,稳企业,促就业,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鹤壁融媒记者:霍丹 何欣涛 肖莉萍 河南台:张亮 李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