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郑州富士康的事情大家议论纷纷,但有一个事情的确发人深省——一家企业,一个工厂怎么就会成为一座城市制造业的缩影。前两天我去河南出了趟久差,算是明白一些东西,就写下了。“天地精华”河南这个地方,如果在古代来看,绝对是集天地之精华孕育出来的,因此自国家诞生以后成为了历史转折的必争之地。农耕文化、封建社会都赋予了河南独特的地位,按照历史学家普遍接受的观点,这地方可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洛阳二里头遗址。注意:近几年大火的三星堆虽然人有说可能将中华史再度提前,但现在史学界还没有统一口径。历史上凡是有人要有一番作为,甚至开疆扩土,基本上所有军事家都告诉你首先就得问鼎中原,说的就是河南。如果把文明分为两类:农业和工业文明,前者的代表一定是河南,看起来现在东北和河南不分伯仲,古代东北哪儿是边疆,牧马、放牛的蛮荒之地。因此,大禹分天下九州的时候,河南就有了(河南居禹州),直到清朝都是中国经济的重心之地。
洛阳古城(后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变迁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国家大规模的工业化开始了,河南得到了不少好处,不过经济还是依赖农业,直到1953朝鲜战争结束,河南有了转变。
有个经济特点,1953年之前河南GDP在全国排第三,仅次于江苏和山东,话说这几个同期内都是农业大省,朝鲜战争期间疯狂给前线供给粮食。
后来我国全身心投入工业化浪潮中,从学苏联到学西方,直至今天,河南取得了巨大进步。而在此过程中,一直有个对手是不时的出现,他就是浙江,前三十多年,河南强,后四十年浙江硬。
准确来说,自从1991年以后,河南的GDP再也没有超过这件,并且在本世纪逐渐拉大,最新数据是2021年浙江7.35万亿,河南5.89万亿。
现状就是河南比浙江面积大60%,人口多3300万,GDP就是追不上,六年前(2016年)差17%,六年后差25%。
具体说,就是差在了产业结构,大方向上,河南农业产值占总GDP的10%,这个比例远远高于浙江的3.3%。
作为我们国家主要粮仓,河南耕地占全国1/16,产量占了1/10,是端牢饭碗的主打省份。这就有了区别,农业并不是高附加值产业,而浙江玩得一个比一个高。
因此,定位上,河南必须得接受现实,不需要向浙江看齐,未来的方向其实可以借鉴美国中西部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率从而将富余劳动力投入到制造业和服务业。
强依赖性
河南最大的问题当属制造业的困局,为了增加就业,限制人口外流,低附加值的加工让河南有了依赖。
按照2018年末的数据,郑州制造业企业数量占全河南的88%,可见郑州的虹吸还是非常明显的。
河南制造业即郑州制造业。而且根据2020年数据,郑州仅电子信息产业占GDP比重就达到了44%,不过其中大半的贡献都是外来企业,本土很少。
一句话:河南制造业的依赖,一是低附加值就业,另外则全靠外来企业的帮衬。
例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富士康,就是典型的例子,虽然解决了几十万人口的就业,但也将郑州的制造业牢牢绑定,转型难度不小。
对比浙江,可以发现除了头部的郑州和洛阳以外,河南剩下的十五个地级市工业产值占比不高(大多在40%以下)。
以南阳为例,二产占比金融危机时(2008年)接近50%,到了去年只有31.6%,之所以不行主要是人口外流严重。可以这么说,除了郑州以外,其余地级市全部人口净流出,且目的地以郑州为主。
以2020年为例,郑州吸纳的省内其他城市流出人口达368万人,占全省的58.1%。
也就是说,郑州把河南人口吸走了,创收却有很大一部分进了外地企业的口袋,本土只能赚税收,如果再有引进补贴,实际没有多少钱可赚,因此怎么把“河南创造”搞起来很关键。
结尾
尽管河南与浙江发展现实不同、定位也不一样,但不代表河南没有机会,内陆搞不过沿海。
对比美国,俄亥俄州、伊利诺伊州、宾西法尼亚州比很多沿海的州都猛,比方说伊利诺伊州,农业强(玉米产量不美国第一就是第二),工业也强(美国钢铁中心)。
河南能做中部老大,就有机会往前冲,有两个问题解决了,超浙江还是很容易的:郑州要辐射不要虹吸,把高端制造搞起来。
关键词: 郑州富士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