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富士康事件,已经成为舆论场的风口浪尖,同时也唤起了我们更为深入的一些思考,那就是郑州真的离不开富士康吗?
河南郑州离不开富士康这个观点,这个观点是怎么来的呢?引用一组数据,2019年郑州进出口总额4,130亿,富士康占81%,富士康占河南省总进出口额65%,其产区员工数有35万,巅峰期甚至能达到50万,它是全球最大的iPhone生产基地,决定着全世界50%的iPhone手机产能。同时郑州富士康还涉及数百家上下游企业,影响着整个郑州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间接带动近百万人就业,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也必须承认,富士康对河南省以及郑州市的贡献很大。
然后有人就得出一个结论,郑州离不开富士康,如果富士康搬走了,郑州乃至河南将承受巨大的损失,这个观点给人的感觉就是,富士康落户郑州市,是企业对当地的单方面恩赐,富士康还有更多的选择,他可以随随便便搬迁,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记得几年前富士康老板郭台铭,也在公开场合说过类似的话,富士康有能力随时可以转移产业链,但是事情的真相真是如此吗?答案是郑州离不开富士康,富士康同样也离不开郑州。
究其原因就是,我们认为一些理所当然的东西,在其他国家其实就是非常稀缺的事物,比如前面提到的几个数据,富士康直接解决了35万人就业,间接解决了近百万人就业,我们把这组数据反过来看,就是这样的情况,富士康在其他国家或者地区,要搞一个同样的产业基地,需要几十万近百万的劳动力,在这个星球要凑人数并不难,但是要组织几十万上百万,接受过系统扎实的基础教育,身体健康,纪律性强,工作勤奋,且平均工资成本每月6,000元左右的产业工人找不到。
比如在美国,高中毕业的产业工人,有的甚至连圆周率都不会算,可他们不但又懒又笨,偏偏成本还高,各种工资福利通通都要,同时还要求每周喝8次咖啡,能够与中国劳动力竞争的,只有东南亚国家的产业工人,现在东南亚工人,人力成本虽然比中国更便宜,但是东南亚工人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基础教育很拉跨,说出来很多人可能觉得难以置信,东南亚国家很多人对于数字概念极差,即使引用数字经常还搞不清单位,技术教育拉跨带来的后果就是,企业培训成本很高,而且很难让这种工人做复杂的工作。
东南亚工人第二个问题就是执行力,纪律性很差,与我们产业工人有本质的区别,郑州富士康工厂,曾经有这样的公开报道,临近午夜,新显示屏运到了工厂,一个工头立即从工厂宿舍里叫醒了8,000名工人,并给每个人发放一袋饼干和一杯茶水,所有人在半小时内走上工位,在短短半小时时间,富士康的工人可以做到分发食物,让8,000人都走上自己的工位,这是何等的效率,这种高效率背后,就是富士康的工人,具有高度的执行力与纪律性。
同样的案例你放到东南亚试试,半夜强行军你信不信,有些刺头直接就掉条子,即使不硬顶也给你各种磨洋工,拖拖拉拉起来洗漱发牢骚,慢腾腾吃饼干喝水中间夹杂着各种吐槽,折腾一晚上能不能有一半人到岗,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除此之外,能把几十万人组织起来,同时保障充足的水电气能源供应,保障几十万人生活物资,食品的供应与物流,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系统工程,也就是在中国显得很容易,放到其他国家,特别是东南亚这些落后的国家,是很难办到的,所以不管是印度,越南老挝等等,这些国家的工厂都有一个特点,工厂规模小,并且工厂处于分散的状况,很少看到能构建如同郑州富士康这种,涉及上百万人的工业集群。
那么,富士康能否搬迁到中国其他地区呢?也很难按照正常的逻辑,河南属于内陆省份,做制造业先天就有劣势,比如与沿海地区相比,把工厂生产的产品运出来,就需要支付更多的物流成本,但是富士康为啥偏偏选择在河南,搞全球最大的iPhone生产基地呢,iPhone 生产不是生产服装鞋袜,对工人素质要求很高,河南恰恰是国内教育大省,每年高考竞争,相对比其他省份的压力都大,这种环境下让河南基础教育十分扎实,同时河南用人工成本不高,两个因素叠加,就是富士康落户郑州最大的原因,富士康如果落户沿海地区,当然也可以招收一批类似河南的产业,工人但是要一口气招收几十万,这样的人力规模是不可能的,只能把工厂放到河南当地才能解决。
2010年深圳富士康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跳楼事件,苹果CEO库克亲自跑到深圳实地考察,在了解具体情况之后,库克认为工人离家太远,心情不畅是事故发生主要原因,然后库克给富士康丢下一句话,要把工厂搬到离工人家更近的地方,这才有了富士康将苹果生产基地,落户人口大省河南的原因,当然为了争取富士康落户河南,河南省也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从土地供应到税收优惠都是一路绿灯,扶持政策是史无前例的,以上就是郑州离不开富士康,富士康同样也离不开郑州的核心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