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最近,郑州富士康员工逃离事件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大量视觉冲击强烈、悲情色彩浓厚的视频和图片在社交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引发了公众普遍的不满。在事件发酵几天后,主流媒体和个别著名“意见领袖”才“睁开了眼睛”,郑州市随即才公开回应社会关切,并公布了初步的处置措施。
纵观“富士康员工逃离”舆情事件,其总体遵循从今年年初以来屡屡发生的自媒体炒作——主流媒体介入——地方政府回应的舆情演变路线,但该事件比以往任何舆情事件对互联网舆论的塑造作用更大!一是大大强化了民间网络舆论的地位和作用;二是较为明显地固化了主流媒体在公众中的刻板印象;三是严重削弱了郑州市的舆论公信力和可信度。
今年以来,从“丰县铁链女”到“唐山打人案”等,舆论场频频上演“民间舆论倒逼模式”,不断“鼓励”公众诉求向互联网转移。在这些事件中,地方的回应速度在不断加快,回应的质量也不断在提高。但在郑州“富士康员工逃离事件”中,地方政府却长时间“无视”任由舆论“自由飞翔”,使舆论情绪不断积攒直至形成洪流并最终获胜,这大大强化了公众对民间网络舆论影响力的认知。
与此同时,在该舆情事件中,主流媒体和体制内意见领袖的集体“沉默”强化了网民的焦虑感,对主流媒体的失望感也不断上升,给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造成了长期损害。
另外,因在民间网络舆论的持续性倒逼下,郑州市姗姗来迟的回应激发了舆论对后续一系列回应的质疑,并进入了循环的舆论举报和质疑模式。比如郑州市承诺解封,马上有舆论举报“表演式解封”;11月3日郑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说成立20个督导组检查督查各地解封情况,直播评论区立马一片质疑声甚至骂声!最后不得不关闭了评论区。可以说,郑州市已经陷入了舆论中的“塔西佗陷阱”。
“富士康员工逃离事件”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何重塑公众对受影响机构和部门的信任感和认同感是今后需要面对的问题。
作者 | 耳尖风控研究员 马渊
耳尖风控,更快!更准!更深!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及时删除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