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阳西行40千米,就是著名的玉雕之乡石佛寺镇,镇以石佛寺为名。
石佛寺大殿位于石佛寺镇初中院内,原名竹园寺、洪教寺,因寺内供奉大石佛而得名。石佛寺创建于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年),唐代、元代均进行重建。明、清时期曾多次重修,现存大殿及卷棚各三间,系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重修。2016年1月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资料图)
据碑刻记载,乾隆年间石佛寺原有山门,山门东为奎文阁,西为纯阳宫;山门后为毗卢殿、天王殿,院东为伽蓝殿,西为六祖殿。其后为释迦牟尼佛大殿及拜殿;殿后为禅房。目前仅存拜殿及大殿。
卷棚为单檐硬山卷棚顶建筑,灰筒板瓦屋面,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台明高0.56米。内部构架为六檩五步架。卷棚东西山墙后端与大殿山墙间各自开券门。卷棚前有月台,东西均有石砌台阶。
大殿为单檐硬山建筑,灰筒瓦屋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大殿后墙中部安装板门。构架为四架梁对前单步、后双步梁,七檩六步架。前檐柱柱头间有额枋及平板枋,上置五踩重昂溜金斗拱。昂头早年均被锯掉,其后尾直接压在前坡下金檩随檩枋上。明、次间平身科斗拱均为两朵,外拽厢拱拱端为45°斜拱,小斗为楔形,上承撩檐枋,昂下出假华头子;内拽厢拱为异形拱。殿内木构件彩绘保存基本完好,以花卉为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石佛寺大殿重修于清晚期,每间面阔基本相等,前檐使用溜金斗拱,梁架满饰彩绘,以花卉为主要内容,地方特色鲜明。石佛寺大殿采用溜金斗拱的做法,在豫西南明清建筑中较为罕见,价值独特。
镇平位于南阳盆地中西部,其区域内保存不少古建筑,结构厚重、设计特点鲜明、风格古朴,对研究南阳传统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及时代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目前保留有《重修大佛殿及拜殿、西方丈碑记》、《重修石佛寺碑铭》、《重修山门碑记》、《重修天王殿六祖殿记》以及《重修洪教寺佛殿神像卧碑》等碑刻5块,对于研究石佛寺沿革以及石佛寺镇的建置、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编辑:贾付军
石佛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柱头科斗拱
大雄宝殿补间斗拱
明万历三十四年《重修洪教寺佛殿神像卧碑记》
关键词: 石佛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