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洛阳人把土丘唤作土谷堆。伊滨区李村镇万安山北麓有一个土谷堆,突兀耸立,人称“禹宿谷堆”。
相传,大禹曾在上头留宿歇息。
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君王,亦是神话传说里的治水英雄。传说,他日夜辛苦,不肯歇息,在劈开龙门山泄洪后,累倒在伊洛河畔,酣然入睡。眼看洪水就要把大禹淹没,奇迹发生了:大地隆起,托起大禹,水涨一尺,地便长高一尺;水涨一丈,地便长高一丈,层层隆起的土地形成了一个土谷堆,像是上天在庇护英雄,让劳累不已的大禹得以好好休息。
后来,洪水退去,江河归位,人们把大禹歇息过的土谷堆称为禹宿谷堆,建庙供奉,以示纪念。
禹宿谷堆位于汉魏洛阳故城与万安山主峰之间,本是天然形成的圆丘。史学家推断它乃曹魏圜丘,是研究古代皇家礼制建筑的珍贵实证。
1983年秋,考古工作者沿万安山北麓进行考古调查,发现禹宿谷堆北面正对汉魏洛阳故城,与铜驼大街、太极殿同在中轴线上;土丘上有层层平台,汉晋残砖断瓦随处可见。
洛阳乃十三朝古都。史载,曹魏、西晋、北魏建都洛阳时,曾在洛城南郊的委粟山——也就是禹宿谷堆建造圜丘。圜丘是古代皇室祭天的天坛。古礼规定,帝王要于夏至日到北郊方丘祭地,于冬至日到南郊圜丘祭天。
盛唐时期,禹宿谷堆上有石窟寺,寺内有石窟造像群。如今尚存一窟,窟内造像融儒、释、道三教于一体,中间是孔子,两旁是释迦牟尼和老子;窟外还有力士造像。
为何不见大禹像?也许早前有,后来毁于历史风雨;也许早前也没有——那又如何?大禹在口口相传的神话里,在人们的心里。(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丽娜/文 通讯员 朱波/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