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河南省科技馆收看“天宫课堂”第三课
【资料图】
同学们在地面课堂老师的带领下,同步进行天地对比实验
河南省实验小学学生李简纯说:“这堂课开阔了我的视野,为我种下一颗逐梦航天的种子,一次次振奋人心的火箭腾飞,一项项令人激动的航天成就,这些都是新时代航天人的奋斗轨迹,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中原网讯(记者 李娜 通讯员 杜勇 文/图)10月12日下午,中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三课的授课。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河南省科技馆作为地面分课堂之一,组织全省各地的100多名师生与航天员们进行了“天地对话”。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同学们好,我是神舟十四号任务乘组指令长陈冬,今天很高兴能够在我们的问天实验舱,与大家一起继续探索科学奥秘……”16时,亲切的声音从距离地面约400公里的问天实验舱传来。
在50分钟的授课中,陈冬、刘洋、蔡旭哲相互配合,在轨介绍展示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的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
现场的同学们在地面课堂老师的带领下,同步进行了天地对比实验。
随后,来自河南省实验小学和洛阳市第二中学的两名同学与航天员进行了在线互动交流,“地球上的机械时钟和电子钟在太空中还能使用吗?重力、辐射、引力等会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在太空中种植,植物能接受充足的光照吗?这个照明是舱内提供的灯具的照明,还是太空的自然光呢?”孩子们对太空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航天员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做出了细致、耐心、专业的解答,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追求创新的热情。
据悉,在活动前期,省科协联合省教育厅组织全省中小学师生代表参加了“天地共播一粒种”——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种植物科普活动,随后又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开展了征集天宫空间站相关互动问题、绘画和手工作品活动,并在活动现场展出了部分优秀绘画和手工作品。
分课堂上,省科技馆辅导员表演了精彩的科学实验《一飞冲天》和生动的科普剧《问天·梦圆》,为现场观众直观展示了火箭升空的原理,还原再现了神舟十四号火箭发射的过程及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场景,点燃了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
据悉,河南省科协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以省科技馆新馆建设为龙头和依托,带动河南现代化科技馆体系建设,辐射带动其他基层公共科普服务设施发展,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科技馆体系,为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赋能,为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贡献力量,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图片来自央视新闻联播截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