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去医院看病经常要抽血化验,做血常规等项目。你知道我们的血液里都有些什么成分吗?这些成分都有什么作用呢?
10月12日下午,《医生说》节目邀请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二病区主任王娴静和您聊聊血液的那些事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人体内的血液量
大约是体重的7~8%。
失血量不超过10%,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
失血量达20%,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
短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30%或更多,危及生命。
2、血液主要成分
血细胞(有形成分) :红细胞、 血小板、白细胞
血浆(无形成分):无机盐、氧、水、糖、 脂肪、蛋白质,细胞代谢产物、激素、酶、 抗体、凝血因子
3、血常规检查三系正常值
白细胞数(WBC):4 .0~10.0 ×109 /L( 4000~10000个/uL)
血小板数(PLT):100~300×109 /L(10~30万/μL)。
血红蛋白含量(HGB):110~160g/L(11-16 g/dL )
4、血细胞的寿命
红细胞 :约120天。
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般不超过10天。
淋巴细胞:从几个小时到几年。
5、红细胞疾病-----贫血
指循环血液单位体积中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现象。
男性低于120g/L ( 12.0g/dL )
女性低于 110g/L ( 11.0g/dL )
6、贫血原因:
①营养性不足:血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②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白血病等
③失血性贫血: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月经过多、痔疮等
④红细胞破坏增多 (溶血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⑤化疗后骨髓抑制
贫血症状:
头晕、乏力、眼花、耳鸣、心慌、纳差、面色苍白等。长期严重贫血,致贫血性心脏病。
治疗:
1、及时就诊,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
2、 输血支持治疗
3、输血标准(≤60g/L,60-80g/L)
7、白细胞作用
通过吞噬、消化及免疫反应,实现对机体的保护防御功能,抵抗外来微生物对机体的损害。
8、白细胞增多
1.生理学增多: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分娩期。
2.病理性增多:
①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广泛的组织损伤
②异常增生性增多:血液恶性疾病(如白血病)。
9、白细胞减少
1.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等
2.理化因素:放射线、药物(解热镇痛、抗肿瘤、甲亢、糖尿病、免疫抑制剂等)
3.其他疾病:脾亢、红斑狼疮等
4.血液系统疾病:再障、MDS等
5.化疗后骨髓抑制
10、血小板作用
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 等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11、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① 破坏过多: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妊娠、药物等。
② 生成障碍: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
③ 化疗后骨髓抑制。
12、血小板减少治疗
① 及时就诊,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
② 自我保护(20×109/L):饮食、避免剧烈活动,鼻腔黏膜保护
③输注血小板:低于20×109/L
④ 输注血小板相关问题:资源少,献血
13、ABO血型
红细胞血型是发现最早的人类血型。截止1983年已报道的人类红细胞血型有20多个系统。
ABO血型可分为A、B、AB和O型等4种血型。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分。
14、Rh血型
凡是红细胞上有Rh抗原的,称为Rh阳性。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99.7%,个别少数民族约为90%。在我国,RH阴性血型只占3 %1000,俗称为熊猫血。
15、白血病的预防
白血病的患病过程和其他癌症一样,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属于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多阶段的过程。目前,白血病确切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明确,只有非常少数患者可以明确追溯到发病原因。现有研究显示,白血病的发生与放射性物质接触、化学品接触、病毒感染、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有关。白血病的发生和生活环境污染可能存在相关性,但是目前证据还不足。
16、电磁辐射会导致白血病吗?
电磁辐射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可见光、手机、微波炉等。虽然电离辐射是电磁辐射的一种,但目前认为绝大多数的电磁辐射都是安全的。没有证据显示手机、微波炉、无线上网设备等日常辐射会增加白血病患病风险。
17、装修致病吗?
在劣质的家居装修材料和儿童玩具中,常检出有残存过量的苯及衍生物、甲醛等已知致癌物,其中有些有挥发性的物质会散发室内空气中,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因此也有可能增加白血病的致病风险。
18、病毒会导致白血病吗?
感染某些病毒会增加罹患白血病的风险,且大多为淋巴细胞白血病。比如,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感染与某些淋巴系统肿瘤发病有关。
编辑:张杭
统筹:马松林、乔艳霞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