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相关资料图)
温县:创业有奔头 就业有温度
焦作日报记者 陈 彬通讯员 崔新娟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年初以来,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温县坚持把促进就业、强化保障、改善民生、解决百姓就业“饭碗”问题作为筑牢社会稳定之基、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责任和使命,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不必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
“叮!”8月18日一早, 温县昊邦肥业工人李刚收到手机短信提醒,工资到账,有4000多元。
今年49岁的李刚是温县祥云镇南贾村人,之前在沙特阿拉伯干钢筋工,年龄大有点力不从心,如今不再外出,到离村不到4公里的工厂就业。“务工不再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能照顾老人、小孩,生活压力小得多。”他说。
在温县,处处可以感受到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像李刚这样选择在家门口进厂打工的返乡农民工很多,还有不少人就近转岗成为新农民、配送员等。
以黄河街道为例,高峰时约四分之一的劳动力外出打工。“近年来,随着各类公共服务的日益完善、各种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功能性新材料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街道约2200人回乡就业,成为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黄河街道党工委书记袁方说。
今年年初以来,温县出台一系列稳岗政策,大力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畅通就业渠道,打通企业用工和群众就业“最后一公里”。今年上半年,该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66人。
外出务工有出路,有技在手选择多。
温县离郑州一小时车程。黄河街道下石井村的陈丽在郑州做母婴护理员,月薪8000元。这对曾靠打零工养家的她来说,无疑是笔可观收入。
这是“技傍身、证在手”带来的“红利”。温县方正技术培训学校负责人高爱说:“在人社部门指导下,我们除开设母婴护理、养老护理等课程外,还新增电子商务、农技管理、文创开发课程,每年输送技能人才近1000人。”
为满足社会对劳务人员量质同步增长的需求,温县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抓手,推行“订单”“定向”“储备”等培训模式,针对不同群体就近提供免费培训。
“县里经常针对企业急需工种开展技能培训,定期对职工进行技能考核、认证,为企业解决了难题,也提升了职工技能。”位于温县的焦作市卷烟材料有限公司科研攻关小组负责人李江波说。
近年来,温县围绕特色农业、装备制造、食品药品等特色产业,开展了药材种植、作物制种、农村电商等各类培训,着力打造“温县农工”“温县制造”“太极电商”等就业品牌。截至目前,已发放中药材种植、作物制种等10余个工种证书6000多张。
政策扶持有底气,返乡创业助振兴。
车间里,10多个工人为铁棍山药扫土、套袋、装箱,准备发车;直播间,两三个主播配合默契,推介温县特产铁棍山药……8月18日一大早,位于赵堡镇的温县解农怀药有限公司一派忙碌景象。
“政府支持让我们返乡创业更有底气。”该公司负责人郑昆仑说。温县针对返乡创业者缺资金、缺技术、缺员工等难题,在精准施策、细化服务、技术护航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郑昆仑是“90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曾经在郑州慧谷大学生创业园创业数年。看到家乡扶持创业力度很大,加之特色农产品驰名,乡亲缺少销售门路,他萌生了返乡创业、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的念头。如今,他从最初只有两个人的作坊发展到现在20人的公司,产品也从最初的鲜山药延伸到山药片、山药粉、山药面等,销售旺季能带动周边数十名60岁以上老人增收。
近年来,温县返乡创业实现了在外务工人员由“孔雀东南飞”到“八方凤还巢”的精彩蝶变。目前,该县返乡创业786人,创办经营主体786个。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该县采取搭建就业平台、开展就业见习、优化招聘服务、强化资金支撑、落实生活补贴等措施,今年年初以来已帮助近30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就业是民生改善的“温度计”、社会稳定的“压舱石”、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温县“稳”就业大局、“保”重点群体、“优”就业服务,全力打造了发展有条件、干事有舞台、创业有保障的环境氛围,让百姓日子有滋味、有奔头,让社会发展有韧劲、有底气。
来源:焦作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