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超8成的土地面积,
近3/4的常住人口在县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面积之大、人口之多,
决定了县域的分量之重。
河南一直十分重视县域发展,
省委书记楼阳生密集开展以县为主的调研,
多次强调县域发展,要打破“围墙”。
此次赴新乡市部分县市区调研,
再次释放鲜明信号。
“围墙”都有哪些?如何打破?
7月6日《河南新闻联播》:楼阳生在新乡市部分县市区调研
【打破一】思想围墙
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
县域兴,则河南兴;县域强,则河南必强。
站在更高发展起点,要实现县域经济成高原,
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更不能只低头走路不抬头看天。
与粤大靓、苏大强、鲁大壮、浙大富等相比,
同样作为经济大省,
河南的差距在县域经济,潜力也在县域经济。
如何破“县域经济不强”之围?
打破思想围墙,是当务之急!
视野不宽,破解难题的思路就打不开,道路就会越走越窄。
在河南党政代表团南下考察学习时,楼阳生提出:
对标对表先进地区,创新理念思路,转变思维方式;
南下考察归来,到信阳调研时,楼阳生进一步强调:
既要善于“有中做优”,又要敢于“无中生有”。
以思想之变引领发展之变,核心在一个字:
敢!
【打破二】行政边界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县域空间有限、资源有限、市场有限,
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就要打破行政边界,跳出县域的“一亩三分地”。
跳出县域发展县域,
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县域经济在高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的战略选择。
从各县发展情况看,
要缓解要素制约,必须鼓励和支持部分产业和企业有序走出去。
从企业发展来看,
也需要在跨区域的要素整合中获取新优势,实现新扩张。
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的新郑,便是典型的代表。
利用临郑临港优势,新郑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等临空产业,形成了新的产业优势。
【打破三】区域壁垒
由于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等差异,
河南县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有些县GDP早已超千亿,但也有些县则刚过百亿。
经济繁荣的县域,大多都是打破区域壁垒,放到区域大局中去衡量定位;
而落后的县域,大多陷在本县资源的小格局里辗转腾挪。
打破区域壁垒,协同发展,长垣和封丘已率先作出示范。
长垣制造业基础优势雄厚,但也面临着产业升级要素不足等难题;
封丘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但发展空间充足。
基于长垣、封丘发展的现实需要,新乡市积极推进两地一体化发展。
两地打破区域壁垒,共建长封“飞地”产业园。
封丘出地、长垣出人,双方共管,实现了联动发展、优势互补。
县域发展新格局就应如此:
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协同发展!
【大象微评】打破“围墙” 就要“敢”和“干”
什么是河南?不是两个字,而是102个县(市)。
现代化河南建设,基础在县域、短板在县域、潜力也在县域。
县域经济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打破“围墙”。跳出县域看县域,跳出县域发展县域。
如果只就县域发展县域,封闭发展,路子只能越走越窄。
在中国县域经济版图上,东部省份一些经济强县,其主导产业多与当地物产资源无关。例如浙江海宁,不产一张皮,却成了中国皮革之都。
县域经济发展,要有大视野、大格局。
要打破“围墙”,就要“敢”和“干”。
敢闯敢试、敢想敢干,才能变边沿为前沿、由守旧变创新、从跟跑到领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