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赵丰
近日,1岁宝宝掉进站台与列车之间的缝隙中,轨道乘务员迅速跳进缝隙中,救出了孩子。乘客遇到危险,乘务员主动下去救人,既是职责使然,更是勇为的表现。
点赞之余,这起事件还应引起我们更多的反思:站台安全防护如何升级?
其实,这些年类似事件我们从各种场合中了解到不少,有的乘客不小心跌落到轨道缝隙中,有的因为捡拾东西主动下到缝隙中,一时间难以顺利返回站台。这些事件中不少人被成功救出,但也因此影响了列车的行车秩序,个别案例甚至还出现了人员伤亡。随着群众出行的日益增多,类似问题应引起铁路部门更多的重视。
针对此次事件,相关平台发起投票,8000余人参与的投票中,有2000多人认为要更加注重安全问题,一是家长要更加注重孩子的安全,二是提出站台的安全防护措施可以设计得更好。
现实中,不少列车在车站每次停靠虽然只有四五分钟的时间,但乘客在站台等待时间会更长一些,这段时间内,数量众多的乘客在站台上下车,仅靠乘客自觉和几个车站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安全防护力量常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因此,针对站台安全防护,一些地方开始了探索。
比如在高铁安阳东站,站台上设置了被称作升降式(动静结合)安全门的护栏,既有玻璃安全门,又有5条红黄相间的阻隔锁拦在站台与轨道缝隙前,当乘客靠近阻隔锁时,会发出提示声音。车辆到站后,玻璃安全门打开,阻隔锁缓缓升起,方便乘客上车、下车;在昆明火车站,站台在接近轨道的安全警示区域处设置了软绳护栏。再看北京地铁,很多站点安装了站台门,待地铁到来后,才有序开启。
类似探索还有不少。相对而言,站台门安装、调试比较复杂,成本也更高一些,安阳、昆明等火车站的做法更便于实现一些,这些都是有益的思路,不仅能够增强站台乘客候车时的安全系数,还能减少站台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针对站台安全防护,也期待铁路部门能够进一步调研了解已有做法的可行性,并鼓励创新出更多适合车站实际情况的做法,适当时加以推广普及,全面升级安全站台防护能力,为广大乘客生命安全多增加一道保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