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现代快报讯(记者裴诗语)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中国最早的“井”字形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车辙……夏朝是中国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近日,“探寻夏都,解读最早中国”主题活动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
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巨大的夯土墙上勾勒出二里头醒目的文化符号。绿松石龙形器、乳钉纹铜爵、网格纹青铜鼎、七孔玉刀、玉璋……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讲述着夏都曾经的辉煌。该博物馆有各类文物1500多件,系统展示了夏代历史、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历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是一本立体的、鲜活的夏朝“历史书”。
二里头夏都遗址发掘60余年来,总面积超4万平方米,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文物万余件,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
“根据《史记》记载,在商王朝之前,有一个夏王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对夏文化的阐释传播高度关注,通过视频致辞的方式,阐述发布夏文化研究成果以及“早期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意义和价值。
王巍介绍,195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挖掘,经过60余年,几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已得出夏文化真实存在的科学结论。“二里头遗址的年代范围是距今3800-3550年,它是一个300万平方米的超大型遗址,在当时,是黄河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遗址。”
为了更好地推介“夏文化”,活动现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任伟发布“探索·夏文化的痕迹”夏文化之旅主题线路:登封王城岗(考古现场)——禹州瓦店(考古现场)——新密新砦(考古现场)——偃师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作为2023河南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未来,河南还将挖掘更多与夏朝相关的历史资料、名人故事、诗词典故等,集中推出发布夏文化主题动画宣传片、系列短视频和考古旅游线路产品,举办专家讲堂,宣传推广夏文化的重要地位、考古成果,讲好“黄河故事”和“夏文化故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