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叶是什么叶?
粽叶的清香、糯米的软糯、馅料的香甜或咸鲜,融合成粽子独有的味道。这道别有风味的端午美食,无论如何变化,总少不了——新鲜的粽叶。芦苇叶就是优质的粽叶选材,在中牟县郑庵镇砚台寺村,近百亩芦苇荡随风摇曳,美不胜收。
走进砚台寺村,成片成片翠绿的芦苇荡映入眼帘,芦苇杆又高又密,窸窸窣窣地拥挤着。柔软的苇叶随风摇曳,发出“沙沙”声,送来了夏日的沁凉。
(资料图片)
村民杨长林穿梭其中,他一手将几根芦苇杆压弯,另一只手摘下饱满个大的苇叶,动作又轻又快。“早上五点到十点刷苇子叶,刷个七八十斤,刷叶子还得手要快,慢了光带苇子把,速度快了才不带把。”
“砚台寺赛北京,竹竿园芦苇坑……”根据歌谣和村里老人讲述,由于砚台寺村附近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这里自古就有种植芦苇的传统,时至今日,全村仍有60多亩芦苇荡。
芦苇看似不起眼,却有大用处。叶子除了能包粽子外,也可以当笼布,蒸出来的馍非常清香;芦苇杆可以编席、编篮子、编各种工艺品;芦苇根可以沏水喝,去火拔凉。
砚台寺村党支书张新风说,他们村的芦苇已经销售到山西等周边省份,每亩可以为村民带来五六千元的收入。“芦苇杆浑身是宝,芦苇投资小效益高,不用投种子,一亩地会产千把斤。”
端午节前20多天,苇叶进入收获期,用新鲜苇叶包出来的粽子清香软糯、色泽鲜亮。因而,每到端午时节,全村人便都忙了起来。村民郭海周手脚麻利地将刷好的苇叶分成小叠,再码齐、捆好。什么样的苇叶符合标准,他扫一眼就能判断出来,“一般的宽度三四指,低于三指的包不住,太小,长度越长越好。”
临近中午,收购商朱现伟从郑州赶到村里,他与村民们是老相识,粗略验一下货,就开始称重、装运、算账,“这个叶子好、宽,包粽子包得大,比较好吃。郑州附近就这地方有,在这儿都已经拉14年叶子了,每趟都得拉400斤左右。”
近年来,砚台寺村依托传统历史文化和基础资源,发展莲藕、芦苇、竹竿等特色种植产业,以“党支部+农户”的方式,打造“一村一品”,进一步富民强村。张新风说,下一步他们将在芦苇上做好文章,推动特色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让孩子们到芦苇荡采摘粽叶,感受端午节的快乐,了解历史。”
忙过这一阵,砚台寺村家家户户开始包粽子、过端午,在飘溢的粽香中,等待着又一茬收获。
◇芦苇叶是北方大部分地区常用的粽叶;
◇箬叶也叫箬竹叶,南方大部分地方的竹叶粽就是用箬叶包裹;
◇柊叶在两广地区较为常见;
◇槲树叶在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有种植;
◇露兜树是生长在南方海边沙地上的一种植物,叶片两侧有尖刺,包粽子前需要处理掉叶片表面的刺。
END
记者:王妍斐、赵家祥
编辑:张杭
统筹:马松林、赵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