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王小萍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雪红
(资料图)
6月15日,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曲村宽阔整洁的街道两旁,金色百日菊迎风摇曳,葡萄园、桃园、梨园内果实累累,一派生机。
地上草木葱茏,坑院内欢声笑语。曲村是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单位,至今保存有108座地坑窑院,村民世代居住在地坑窑里,连村委会也在地坑院里办公,俨然是一处“地下古村”。
随着时代变迁,不少年轻人离开了村子,一些地坑院逐渐被闲置、废弃,甚至被填平。如何发掘传统民居的价值和意义,让走出去的人回来激活乡村发展的活力?
曲村党支部书记李晓双介绍,他们的“设计”是从2015年开始的。当年,村委制定了2016年至2030年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遵循着“保护先行、协调开发、注重品牌、永续利用”的地坑院文化旅游开发理念,他们对全村80余座地坑院进行保护、改造、翻新、统一编号,同时拓宽道路、建设文化广场,并修缮了含恨井、世面石碑等历史文化景点。
“看地坑院奇迹,品十碗席美味。”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李顺民,带头“吃螃蟹”,建起曲村第一家地坑院农家乐。之后,村委会多方联系乡土人才、在外能人返乡创业,陕塬人家、高家窑院、陕塬十七小院等民宿农家乐相继涌现。
村子有规划,窑院有设计。主打民宿的陈娟洋在院内种植了各种鲜花,精心装饰了每一个窑洞,配置了茶室、淋浴等设施,院子上面还安装了吊床、悬挂了彩灯,把院子内外打造得温馨、浪漫,为入住游客提供了不同的体验。
陕塬十七小院的女主人朱麟“身兼数职”,既是农家乐老板又是网红主播,她通过短视频推广地坑院民居文化,在“抖音”平台已经拥有40多万粉丝。为了保证菜品新鲜,她还种植时令蔬菜,现采现做……
村子的变化,也激发了老年人的创业热情。高家窑院不仅提供农家饭和住宿,50多岁的女主人高新亭还盘算着再租个院子,提升接待能力;走进70多岁的李贵良家的窑院,他在窑洞内添置的木犁、斗、磨盘等老物件,见证着农耕文化的特色。
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走出去的年轻人也不断从城里返村创业。年轻人李雪亮一直做着导游工作,当他决定扩大自家院子规模时,亲自驾驶挖掘机在现场施工。干过销售的李彬也回到村里租下一处院子打算做田园民宿,“我们回来就是想干点事业,为村子作点贡献。”他说。
目前,已是国家森林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曲村,初步建成了果树采摘区、民俗展演区、田园观光区、农耕体验区和陕塬印象区5个功能区的地坑院旅游休闲度假区,民宿宾馆已有19家180余个床位,年客流量30万人次,探索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
发展中的“地下古村”,焕发着勃勃生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