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引大学生,就是厚植城市的未来!”
“十万大学生集聚工程,不仅要招引人才,更要重视人才、礼遇人才。对高端人才的引进,要一事一议,一人一方案,精准提供一揽子支持措施。”
(相关资料图)
……
6月9日,平顶山市召开招才引智工作暨“十万大学生集聚工程”推进会,对参加第六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工作进行部署,并全面启动推进“十万大学生集聚工程”。
“实施十万大学生集聚工程,5年招引10万人,是平顶山市在广泛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定。全市已组建十万大学生集聚工程工作专班,岗位收集、政策完善、招引对接等各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平顶山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二级调研员邓红涛说。
力度空前:来一场10万人才与鹰城的双向奔赴
省委持续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并以举办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为契机,延揽天下英才、助力创新发展。
放眼平顶山,昔日“煤城”已变“美城”,处于“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的关键节点,“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先进制造业体系正在形成,“四城四区”建设如火如荼,县域发展争先“起高峰”,乡村振兴全面开花……不论是产业转型,还是区域竞争,平顶山对人才的需求都超越以往。
纵观外地,近年来,为了把外地的优秀人才“引进来”,让本土的优秀人才“留下来”,各地不断上演“抢人”大战,真金白银出政策,真招实措聚人才,其中,“抢”得最多、分量最重的,就是优秀大学生。
再看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过千万且持续上升,就业问题本就严峻,加之三年疫情影响,就业更加困难。
中央、省委部署要求,自身发展大计有需要,广大学子有需求,“他山”成功之“石”有经验,基于此,平顶山提出实施“十万大学生集聚工程”,筑巢引凤、广纳贤才,致力于打造聚才引才的“新高地”,以高能级的聚才引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积厚成势。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平顶山求贤若渴的胸怀、筑巢引凤的决心,就在“十万大学生集聚工程”里。
信心坚定:精准对接促人才与城市互相成就
立足当下招才,着眼长远储才。
“十万大学生集聚工程”的总目标是通过5年努力,引进10万优秀大学生,夯实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塔基”。如此,平均每年就要招引2万人,若无充足岗位,目标就难以实现。
“岗位从哪来?”
平顶山紧扣八个字——“扩面深挖、精准对接”。
人才需求征集是“第一步”。平顶山“十万大学生集聚工程”工作专班发布通知,面向全市征集人才(项目)需求信息,既征集区域内各类企事业单位需求,又积极开发驻平国有企事业单位岗位资源,做到重点用人单位、重点产业领域、重点工作岗位全覆盖。
具体来说,平顶山将抓住机关事业单位这一热点,增加机关、中小学、医院等招录频次;抓住平煤神马、平高集团等企业这一最大主体,动员各类企业列出人才需求清单,量身定制人才招引计划,以企业为主体开发毕业生需求岗位;抓住产业这一关键领域,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聚焦“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先进制造业体系,构建产才对接平台,制定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目录;抓住科研院所这一重要平台,支持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等在平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引进博士、硕士等各类高层次人才。
各县(市、区)和产业主管部门分级开展动员,紧盯人才需求量较大及“高精尖缺”等,充分挖掘各单位引才用才潜力。工作专班建立工作台账,做好各类人才需求征集数据的汇总统计、分析筛选,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并及时向外发布。
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是第二步。真正的人才都是奔着事业、实现价值来的。平顶山提出,要把建设高层次人才平台载体作为引才育才、引领发展的“孵化器”,用一流平台、一流项目、一流课题集聚一流人才。要加强重大创新平台聚才,围绕尼龙新材料、煤盐化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科研平台,着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要壮大领军企业聚才,引导优秀人才、优势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培育壮大一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权和产业链控制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加强优质学科专业聚才,采取校企共建模式推动建设高水平见习实训基地,集聚一批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要推动招商引资聚才,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建好用好各类“双招双引”平台和服务机构,吸引各类人才带专利、带项目来平创新创业,符合条件的给予优惠政策、加大扶持。
有了岗位,掌握了用人需求,“人才如何引?”平顶山的答案是:精准对接供需,实现人才与城市的互相成就。
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学科、重大项目人才需求,平顶山谋划了“双一流”高校引才平台创建活动、“千企百校”人才合作对接活动、省内外巡回引才、海外学子引进专项活动、高校毕业生“双线招聘”活动、“高校学子平顶山行”系列活动、“学子归根”系列活动、万个见习岗位募集活动等8大活动品牌,既有博士后科研平台专场招聘,又有“专、精、特、新”企业专场招聘;既有长期常态的招引计划,又有“金九银十”等关键节点的引才行动;既有用人单位到校招聘,又有主动邀请毕业生来平参观考察现场招聘,线上线下齐发力,分类别、分行业、分层次、分步骤分领域招引人才。
“月月有活动、场场有特色、次次有成果”平顶山誓要以“十万大学生集聚工程”的见行见效,推动形成四海英才汇聚鹰城、梯次接续人才喷涌的良好局面。
诚意满满:以好生态好环境拴心留人
对引进的博士安排七级管理岗或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硕士安排八级管理岗或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市委组织部定期定向遴选特别优秀人才优先安排正科级、副科级领导职务,并加强跟踪培养。
经认定的全日制硕士、本科大学生、急需紧缺大专生,3年内享受租金减半入住人才公寓,租住期满可申请续租或按市场价的80%购买该公寓;
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大学生和急需紧缺专科生,在平顶山购买首套住房(不含二手房和人才公寓)的,分别给予购房补贴。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动高等院校自主评聘,扩大卫生职称制度“双自主”改革试点范围,畅通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晋升“双通道”。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符合条件的博士可通过“直通车”制度申报高级职称。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
……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人才引来了,“如何留得住?”平顶山的路径是:大力优化人才生态,以好环境拴心留人。
在政策惠才上下功夫。以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完善人才政策,将服务贯穿到人才生活、工作的各方面,特别是对人才关切的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住房保障等问题,落实落细配套措施。对高端人才的引进,要坚持“一事一议”,突出“一人一方案”,精准提供一揽子支持措施,真正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在创业助才上下功夫。实施人才成长计划,通过专业培训、创业辅导等,对引进大学生在平创办企业或科研成果提供创业贷款等支持,让每一个有志在平顶山发展的优秀人才“闯”有机会、“干”有舞台、“成”有空间。比如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要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向毕业生创业者提供;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个人可申请最高20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或者50万元的自付利息贷款,合伙创业可申请最高150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或者300万元的自付利息贷款。
在环境育才上下功夫。提升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水平,配备人才服务工作专员,开通人才服务热线,建立人才工作职责清单和服务清单,对引进培育的各类人才,构建人才创新创业、信贷融资、落户安置、子女入学等“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体系,同时,围绕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休闲方式,引进培育文创头部企业,高质量建设一批大型文旅综合体、文旅街区、文创基地,举办青年联谊会、沙龙等活动,丰富青年文化休闲活动,满足交友、婚恋等需求,做到切实优待人才、真正尊重人才、全面关爱人才、贴心服务人才,让优秀人才在平顶山安心发展、舒心生活。
“内要破壁垒,外要清障碍,防止政策简单套用、削足适履。要让‘穿鞋’的人觉得‘鞋子’舒服。”在6月9日的推进会上,平顶山对人才政策的使用提出了要求。
从“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人才服务理念,到涵盖落户、安居、创业、服务等一连串举措,都饱含着平顶山满满的诚意,释放着鸾翔凤集的“鹰城引力”。(来源:平顶山市委宣传部 刘光 孙聪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