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场雨”后,河南小麦抢收战
5月30日中午,从5月26日开始一直断断续续的雨终于停了。河南南阳市新野县王庄镇的中心广场上,69岁的杨婆婆和老伴,正用农具将前一天收割的小麦铺散开。
下午一点多,麦田里也陆陆续续有人开始趁着天晴收割小麦,机器声隆隆作响,收割机走过的地方,飘着麦秸的扬尘,路边的麦子东倒西歪,整片麦田像是笼罩在墨色的浓雾中。
【资料图】
最近几天,从南阳开始,再往北的驻马店、漯河市等地,已经进入小麦抢收时间。
据河南日报报道,5月30日,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安排,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霁到许昌市、漯河市、驻马店市研究指导“三夏”工作,强调要按照全省“三夏”工作专题视频调度会部署,继续把麦收作为当前头等大事,组织和帮助群众抢抓有利时机科学抢收,及时烘干、晾晒、收储,以最大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5月30日中午,河南南阳市新野县王庄镇的中心广场,杨婆婆(右一)和家人趁没下雨赶紧把麦子铺散开晾晒。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烂场雨与发芽的小麦
南阳薛岗村村民韩仕梅是幸运的。5月25日,看到天气预报显示接下来几天有雨,韩仕梅便联系了村里的收割机手。仅用了十几分钟,就将两亩地的小麦收割完,放到自家五百平方米的仓库里晾晒。
但同村的其他村民没那么幸运。韩仕梅说,同村有许多村民家里种有三四十亩地的小麦,甚至有的多达六十亩,因为连续的阴雨天气,收下来的小麦无处晾晒,只能先不收。
根据河南气象台5月24日发布的预报信息,25日河南全省大部有阵雨、雷阵雨,26日-28日还会出现一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此次强降水过程正值“三夏”关键期,且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豫南部分地区成熟麦田收获较为不利,同时影响豫北、豫中等未成熟麦田后期籽粒灌浆。过程先降水、后起风,易造成小麦倒伏,需加强麦田后期管理。
5月30日,南阳市新野县王庄镇附近的麦田里,村民在查看发芽的麦穗。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谢迎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烂场雨的强度,大概是1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相比往年同期,降雨持续时间更长,积水更严重,对麦收的影响更大。
5月30日下午,望着窗外仍然未停的雨,驻马店市新蔡县种粮大户耿先生皱起眉头,“我家种了180亩小麦,整片发芽、发霉。”
5月29日和30日两天本是小麦收割的黄金时间。按照原计划,他会从外地请来联合收割机队,“按照一天就能收割130亩的速度,小麦两三天之内就能收割完。”
但由于天气迟迟没有放晴,已经成熟了的小麦只能烂在地里。连续五六天的雨水冲刷过后,耿先生家180亩麦子,有近30亩已经霉烂,剩余150亩小麦也已长出了绿绿的长芽。
赶场的收割机
耿先生说,他们村子现在都是统一使用联合收割机收麦子。除了村内村民个人的三四台联合收割机外,还有更多的联合收割机来自全国各地。村民自行联络收割机队,割一亩麦子收费约70元。
以河南夏收的第一站南阳市为例,根据南阳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消息,到5月24日17时,全市当日共投入联合收割机4169台,其中外地联合收割机2555台,“三夏”时节将投入16万余台(套)农机具用于收割。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南阳唐河收费站“上百台收割机因超宽超高无法下高速”,从而影响了麦收。5月30日,在南阳唐河收费站,过往的收割机只需要持有《跨区作业证》,不需要其他证明即可免费即可通行。
5月30日,南阳唐河收费站,进站口专门设置了“跨区机收专用通道”。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唐河收费站的一名工作人员说,此前确实出现了排队的现象,但并没有堵四五天“最多的时候可能有十几辆车在排队。”
根据《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车货总宽度超过2.55米、总长度超过18.1米,需要办理《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当时很多车辆没有这个证件,我们需要进一步勘察,不愿意缴费的,我们会协助他们办理相关证件,因此耗费比较多的时间。”这位工作人员说,这是排队的主要原因。
根据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此前发布的通知,“《作业证》是跨区作业机车免交车辆通行费的凭证和依据”。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来南阳的联合收割机主要有两种运输方式,一种是麦客会用长3.85米的卡车运输收割机;另一种,则是两三辆收割机联合租一辆大型板车,运往南阳。
今年40岁的麦客孙红娟,采用的就是后一种方式。5月下旬,她和老公从老家山西运城出发,包了一辆板车,板车载有两辆联合收割机,从唐河县下高速后,他们将开着联合收割机,一路北上。
孙红娟回忆,他们在5月22日到达唐河收费站,当天确实存在堵车的情况,“大概半天左右才下高速”。出发前,孙红娟办理好了《跨区作业证》,但并不了解还需要办理《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这个证件是由板车司机提供的,我们此前并不清楚。”
因为没有《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收费站工作人员让他们签署了一份告知书,然后就放行了。“拉三辆(收割机)的,花费的时间要更长一些。”
5月30日晚,南阳市举行“三夏”生产专题新闻发布会。据会上介绍,5月17日,高速唐河东收费站出现了7辆运送收割机车辆滞留现象,已于18日上午9时实现了有序放行。5月22日,唐河收费站等个别收费站出现运送收割机的车辆集中下站、通行缓慢情况,高速收费站增配查验人员、提高查验效率,采取容缺放行。
孙红娟在5月22日来到唐河以后,一直在唐河没离开,但生意并不好。“来了就下雨,无法收割,一直歇着。现在雨停了,大批收割机涌入南阳,之前收割一亩地的价格是60元-80元,现在被压到四五十块钱。”
雨后的麦田更适合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河南省副省长刘尚进主持召开全省“三夏”生产视频调度会时强调,要尽最大努力调集履带式收割机。
5月30日,陈忠展示他的“跨区作业证”。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陈忠夫妇开的就是履带式联合收割机。5月底,他们还在湖北收割,当时湖北也下了雨,他们就直接回了家乡河南驻马店。原本他们计划直接在家乡收割,但是由于驻马店还在下雨,听说南阳已经停雨可以收割了,他们又连忙于5月29日晚上赶到南阳。
卖不上价的发芽小麦
“这麦要不是下雨,刚好才熟。”5月29日,杨婆婆收割了今年的第一批麦子。
她记得,雨是在阴历初八(5月26日)开始下的,当时麦子还没熟,也没想着抢收。连续下雨此前在麦收时节并不常见,有偶尔下一两天的,也会很快放晴。晒上一两天,对收麦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而这次不一样,雨淅淅沥沥连续下了四五天,5月28日下午好不容易放晴了,他们赶紧找收割机来收割,还没收完,晚上又开始下雨。
杨婆婆的印象中,上次雨中抢收还是收割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她冒雨一手拿着镰刀,一手握着麦子,不停歇地割了一整天。
今年的小麦本来少雨,年前浇了一次水,年后又浇了一次,麦子长得不错,原以为是个丰收年。
5月30日,河南南阳市新野县王庄镇的中心广场上,雨前雨后的麦子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边黢黑黢黑的,那边黄亮亮的”,杨婆婆说。
而在黢黑黢黑的麦堆里,有的麦子长出两根小尾巴,有的尾部发黑。村民说,这些麦子即使是在晒干的情况下,也只能卖到6毛多一斤,刨去成本,“这一年白干了。”
5月30日,南阳市新野县王庄镇,一位农民展示发芽的小麦。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杨婆婆听说,同村有村民在雨前抢收了,因为没有地方晒,麦子是湿的,堆在家里也发了芽。
杨婆婆解释说,原本小麦收下来都是晾在马路上,阳光好的时候一天就能晒好,差一些的两三天也可以晒完。但一旦下雨,没有足够的室内空间晾晒,“麦子即便收下来,堆在那也会发芽或者发霉。”
湿麦和干麦是不同的价格。一旦发芽,小麦的单价就会下降。“小麦长得好,一斤能卖到一块三四,次一些也能卖到一块一二。如果发芽了,发芽的小麦磨不出面,只能卖给饲料厂或者酿酒厂,价格对半砍,一斤卖到七毛左右。”韩仕梅说,如果小麦遭遇持续潮湿天气发霉了,“就卖不出去了。”
王庄镇上的粮商赵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收了小麦后,会将小麦卖给烘干粮食的厂子,含水量在30%以上的麦子对方不收。也有不少村民将下雨前抢收的麦子直接拉过来卖给他,因为含水量太大,他拒绝了,“粮食收回来就放坏了,谁敢收。”
赵先生还说,小麦也是一时一个价,他前一天以六毛多的价格收了一批发芽的小麦,到了第二天,烘干厂只给了不到6毛的价格,“转个手,还亏了。”
粮商赵先生(右一)告诉本地的种粮大户,麦子的含水量超过30%就不要拉过来卖了。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抢收
天晴了,收割机也来了。目前,王庄镇上是不缺收割机的。5月30日中午,王庄镇的中心广场上停着数十辆收割机,等待着下午去田间作业。到了下午一点,王庄镇周边的麦田上,已经有收割机在轰隆隆地作业。
但杨婆婆还想等一等再收割地里剩下的麦子。她想着,如果不再下雨,麦子可以在麦地里多晒一晒。
杨婆婆有自己的考虑。现在泥土还是湿的,收割机下地会把土压实,不利于之后种植玉米。当地一年种两季,冬春小麦,然后是玉米和花生。
今年33岁的庞天刚承包了近百亩地。当收割机在别人地里收割时,他在一边观察,“这个技术好”。等收割机手收割完,他赶紧把收割机揽拉到了自家麦田。即使是发芽的麦子,他也想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5月30日下午,南阳市新野县王庄镇周围的麦田里,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5月30日晚,新京报记者在唐河遇到了来自邯郸的收割机主李师傅父子。他们下午接到了一单生意,要到南阳北边的方城县收割。他们连夜赶紧到雇主家里,在门外搭了个简易的帐篷过了一夜。这个村里的收割机不多,5月31日这天只有两台。
第二天早上5点,收割作业就开始了。一直到下午五点多,收割机一直转动没有停下来。眼看要“耗尽体力”快没油了,李师傅打算开到附近去加油。但村民不肯让机器休息,从村里借了五六个桶,自己用三轮车把油从加油站拉回来直接倒进收割机。
这户村民的麦子发黑的并不多,看着收割下来的麦子,村民露出了笑脸。
晚上近8点,天完全黑了,收割机前面的4个大灯“啪”地一声,全都亮了。开收割机的小李嘱咐着老李,让他看好收割机后面,因为天黑他在车上容易看不清。
直到晚上近10点,这户村民的麦子才收完。他赶紧给邻居打电话,告诉他田里有收割机,要不要赶紧连夜收割?
不多时就来了十几个村民,大家都在看收割机收麦子。一家割完,又有几个村民争着让收割机去自家麦田。不知谁说了一句“终于可以割了”,引来一片笑声。
据南阳日报报道,截至5月30日下午5时,全市已收获小麦298.1万亩,占全市小麦面积的27.25%,机收率99.8%。全市夏粮收购已完成5.5万吨。
河南日报报道,5月30日,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安排,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霁到许昌市、漯河市、驻马店市研究指导“三夏”工作,强调要按照全省“三夏”工作专题视频调度会部署,继续把麦收作为当前头等大事,组织和帮助群众抢抓有利时机科学抢收,及时烘干、晾晒、收储,以最大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5月30日,南阳市新野县王庄镇附近的麦田里,农民在查看刚刚收割的麦子。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5月30日,经河南省政府专题研究决定,河南省财政紧急下拨资金2亿元,专项用于小麦烘干,确保小麦质量、确保颗粒归仓、确保农民收益。
同时,全省农险理赔也正在加速进行中,帮助农户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越是这个时候,农业保险就越是应该为农户撑起‘保护伞’。”河南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一直到晚上11点半,李师傅终于收完了最后一家。远处又来了一个骑三轮的中年男子问,“还割不?”李师傅摆了摆手,“真顶不住了,明天再割吧。”
新京报记者 陈亚杰 周思雅 实习生 邹冰倩 编辑 袁国礼 校对 杨许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