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5月28日电(记者韩朝阳)早上8点半到剧团,归置服装、调试灯光,中午简单休息,紧接着试播监听、检查设备、穿衣化妆,晚上7点半,直播开始,一等自己的唱词结束,就立刻奔下台,盯着屏幕两小时。
这是商丘市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原商丘市四平调剧团)直播小组成员忙碌的一天。
【资料图】
不少时候,一天的忙碌至此还远未结束。9点半下播后,直播小组还要开个复盘会,有时还要逐条回复网友的私信到深夜。
最累时,有成员一个月瘦了14斤,但这个名叫“四平调”的稀有剧种,好不容易在线上打开局面,他们舍不得休息。
在四平调跨越70多年的传承变迁中,历经沧桑的戏曲人,早已适应了与困难共处,也习惯了等待和孤独。
商丘市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演员正在直播。(受访者供图)
叠被子、倒茶水、摆地摊:四平调戏曲人的夹缝求生
四平调的“平”,取自“四平八稳”的“平”。
然而这个命运多舛的戏种,诞生至今却少有安宁,甚至多次走到生死存亡的边缘。
四平调最早由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地带的“花鼓”演变而成,吸收京剧、评剧、梆子等多个剧种元素,曲调听起来四平八稳,内容贴近百姓生活。
商丘市四平调剧团是四平调的重要传承主体之一,1946年四平调首次登上商丘梁园舞台,10年后,剧团看家演员邹爱琴和王汉臣就凭借《陈三两爬堂》在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汇演的舞台上一举夺魁。
戏迷们热情高涨,剧团演员常常推着满载戏服、道具的板车,一天赶几十里路去给乡亲们演出,由此还得来了“铁脚剧团”的称号。一时之间,四平调风靡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
但时至20世纪80年代,传统戏曲一度滑坡,四平调这个小剧种也陷入低谷,人才断层,舞台冷落,逐渐淡出演艺圈。无奈之下,剧团大楼就地改成“四季宾馆”,舍不得离开的演员变成服务员,每日叠被铺床、端茶送水。
如此一停演,就是二十年。
“再不唱起来,四平调不就完了吗?”2002年,商丘四平调剧团旁的商城要举行奠基仪式,想邀请豫剧团现场演出。当时32岁的副团长付梅软磨硬泡,争取到在奠基仪式上演出6场的机会。为此,她四处化缘凑够排演费用,停演20年的剧团重新走上舞台。
演出期间,剧团把《哑女告状》《小包公》《回龙传》等四平调经典剧目搬上了舞台。“一听四平调剧目要演出,十里八乡的乡亲都赶来看。”付梅说,看到四平调仍有如此深厚的群众基础,演员们重燃传承四平调的信心。
信念无价,传承不易。稀有剧种市场小、演出少、收入低,为了维持生计,不少演员下班后还要蹬三轮、摆地摊。尽管如此,此后3年,在老戏曲演员的支持下,剧团的新生力量一鼓作气,各级赛事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在全国中青年演员戏曲大赛里拿下金奖。2006年,“商丘四平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试水”到“事业”:全团上阵,一曲唱给八千人
2010年之后,随着各级政府在抢救稀有戏种上加大投入,商丘四平调剧团的年演出量总算稳定在200场左右。但“活下去”的欢喜还未持续多久,疫情袭来,演出停滞。
无戏可演时,为了“让每人每天多挣十块钱”,团长付梅大胆做出决定:把舞台搬到线上,在直播间里拼一把。
一开始,剧团先小范围“试了试水”。
素颜清唱加上聊天对话,几位年轻演员选择了最日常的方式和观众互动。“启动之初,直播预期不敢太高,有人听就行。”直播小组的张帅说,没想到小众戏曲得到的反响却出乎意料地好,在线人数很快稳定到两百多人。剧团看到了希望,全团老少齐上阵。
商丘市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演员筹备直播。(受访者供图)
对于习惯在戏台上演出的剧团演员来说,在直播间里表演是一种全新的考验。
每当演员表演到动情时,就容易一不小心走出镜头。在观众眼里,就会出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尴尬场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演员每次直播前都会在舞台正下方支起一块屏幕,实时查看直播间里的观众反馈和自身表现,找问题,补不足。
不仅如此,舞美、灯光、布景这些传统戏曲要素都需要和全新的演出方式磨合。每场直播结束后,演员们会自觉留下,对当晚的直播效果做一次全方位“体检”——灯光到位没有?布景好不好看?音效清不清晰?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时间,直播间的在线人数从两百多人涨到了两三千人。效果最好的一晚,眼看着在线人数攀升到八千人,台上的“小包公”等演员强忍激动继续表演,而镜头后的工作人员早已“跳”了起来。
四平调终于再一次“走”出了商丘,唱到了更远的地方。
一颗菜、一个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坚持
剧团老少的汗水和努力,在互联网上传播开后,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善意。
最直观的,是越来越多的演出邀请。在网上看到商丘市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的表演后,银川的文化部门曾热烈邀请全团去当地演出,在露天广场上,剧团把原汁原味的四平调唱给了两千多位西北观众。
直播间里涌现的专业反馈也激发剧团产生更多创意。不论是私信里戏迷们的建议,还是戏曲网红们提供的经验,都让剧团更好了解时下观众的喜好,也看到了线上舞台的可能性。
评论区里,不少粉丝怀念剧团老演员,呼吁四平调持续传承发展。
“未来,直播可以不止是表演,而是一场有演有秀的‘综艺’。” 张帅说,不仅有演员亮出看家功夫的基本功大比拼,演奏师们也能上台给大家讲解乐器知识,全方位展示四平调的艺术价值。
如今舞台大了,观众多了,就连当年被改造成宾馆的剧团大楼也将恢复原貌,而新建的剧院也让演员们有了更宽敞的地方,甚至可以规划出一个专业直播间。
老剧团迎来了新一轮的曙光。
一个戏种的存亡,最关键的还是人。在历经沧桑的商丘四平调剧团里,有曾经“一人撑起一个剧种”的第一代“小包公”拜金荣,有为抢救曲谱而奔波一生的琴师马望发,有在宾馆叠了10多年被子才争取到登台机会的团长付梅,也有为了直播不舍昼夜的丑角张帅、“小包公”王乐丹……不让四平调断了线,是四代戏曲人的共同信念。
“就像一颗菜,要有菜叶、菜帮、菜根、菜心,所有人紧紧环抱在一起,才能历经风吹日晒,依然茁壮成长。”如今已是商丘市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的付梅说,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培养新一代演员,吸引新一代观众,让他们了解戏曲、学习戏曲、爱上戏曲,才能让四平调传下去、唱出彩、旺起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