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河南手机报记者 闫文瑞
卷、沾、擦、刻、描……杨蕊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手下的古墓壁画逐渐露出尘封千年的模样。杨蕊是洛阳古墓博物馆壁画保护中心的主任,主要负责古代壁画揭取、修复、保护、研究及陈展。4月28日,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右手持手术刀,清理壁画上的泥土覆盖物;左手拿着棉签,轻轻滚动擦拭,如此反复三五分钟,才清理掉一块燕麦大小的泥垢,“这些伤痕累累的壁画就像我们的患者,当个文物医生,让它们重放光彩。”
据杨蕊介绍,壁画修复包括揭取、清理、加固、修复、上板等数十道工序。“要想干好这一行,得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素养,更需要点‘灵性’。”杨蕊告诉记者他们处理的碎片小的比小指甲盖还小,想要把它们归位需要易于常人的敏锐,毕竟长得差不多的碎片有成千上万片。
“壁画是一种反映社会时代风貌的绘画艺术。修复的过程充满惊喜。”杨蕊讲述道,有次,当她和同事把出土在洛阳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墓的一幅满是土垢的壁画清理完成时,发现竟是一个胡人牵着骆驼在行走,骆驼上驮着的是一卷卷丝绸。这幅壁画,也是洛阳是丝绸之路起点的例证之一。
从业二十多年来,杨蕊坚持在保护修复一线,成功揭取、修复关林唐代、北宋富弼、深圳茅山公书塾等两汉、唐宋、明清等朝代40余座古墓壁画,修复面积达几百平米。“源于热爱,才能耐得住枯燥。”她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