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原网讯(赵文源 通讯员 刘倩)“快走!去报告厅听讲座、捏泥人去!”4月25日下午,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的校园里不断回荡着这样的声音。原来是58中邀请专家,在校园里为学生们开展了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主题为:《泥塑知识》。
本次讲座,58中特邀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泥塑第四代传承人——赵恩民老师主讲。
讲座伊始,赵老师从泥塑的发展讲起,他告诉同学们:“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000至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000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他分别从新石器时代、汉、唐、宋、元、明、清、民国,八个时期为学生们分析了泥塑的发展历程,“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推动作用。”赵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讲座后半程,赵老师带领学生们欣赏了一系列经典作品:《那年那月》、《童趣》、《生活老歌》、《吉祥图》、《欢庆》、《鼓乐生平》、《管城民居》等,其作品都获得了无数工艺大奖,作品中人物外表粗狂,形态逼真,憨态可掬,其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从不同位置、角度,都可以告诉你一段不同的生活趣事,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回忆,带领学生深切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讲座最后,赵老师又为学生们讲述了泥塑的制作过程,并进行了现场展示。赵老师以精选沉积多年的“红胶泥”为原料,手工捏制,不一会就捏出了一个儿童造型,其作品的头部和手都能灵活转动与互换,让学生自由组合不同形态,体现了精湛的“塑空”技术,通过作品人物的肢体变化和面部表情,表现人物的精、气、神。赵老师的每件作品都是手工制作,只有唯一,不可复制,堪称绝品,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是不可多见的国宝级精品。
赵老师请学生们上台,每人发了一块泥,体验了一把捏泥人的感觉,又现场捏出了生肖兔、小鸟、小男孩等玩偶送给学生,得到大师亲手捏制的作品,学生们高兴地跳了起来,纷纷都说赚到了!赚到了!
泥塑源于我们常见的土地,很多孩子看到泥土都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学生表示:“当看着原本只是一团混沌的泥土,在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后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人儿后,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和幸福感。”孩子们拿着亲手完成的作品兴奋不已,也通过亲手制作,深刻体会到泥塑这项传统工艺的不易。
一场温馨的泥塑知识讲座,一对对小小的泥人儿,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体会到了简单的快乐和深深的工匠精神。58中作为郑州市首批美育示范校,不断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学校投资建设的钧瓷馆,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学习泥塑的场地,带领学生在美的历程中探索与实践。以后,学校还将开展剪纸、刺绣、插花等一系列非遗特色讲座,让非遗保护和传承意识在青少年心中打下深深烙印,助力当代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