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回老家当村支书后,31岁的侯玉普为村子带来的第一个变化是,老家西山的土地绿得比往年早一些。
(资料图片)
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庙口镇北大李庄村,侯玉普通过土地流转,把2000多亩荒山变成精品生态花果庄园。“我们专门聘请了专家对村里土壤进行采样检测,发现北大李庄村土壤含硒量比较高,非常适合进行果蔬种植,并且种出来的果蔬营养价值比较高。”侯玉普说,这为村庄产业振兴提供了思路。
在鹤壁市山城区三家村,24岁的村支书张桂芳则组织人画墙绘。梦幻羽翼、大鱼海棠、月夜星空等墙绘让三家村“出了圈”,游客纷纷前来拍照打卡,也吸引了不少种植商。
他们只是扎根农村的年轻人的一个缩影。曾经,走出乡村是一代人逐梦的起点,如今乡村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筑梦的舞台。共青团河南省委在2017年启动实施“春雁行动·河南返乡创业青年服务计划”,黑龙江、吉林两省也在2020年部署开展了“春雁行动”,引领返乡创业青年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
“农村自有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侯玉普2017年回到老家当村支书。他出生于农村,从小跟随父母在北京长大。2011年高中毕业后他参军入伍,退伍后在北京帮父母料理生意,主要负责汽车轮胎批发,在全国各地跑销售,公司一年的销售额有100多万元。
当侯玉普作出回北大李庄村当村支书的决定时,他的父母是第一个反对的。“我们努力打拼就是为了走出村庄,带你去大城市发展,你怎么又回去了?”刚到任时,当地村民也时常劝他说:“这个村就这样了,赶紧走吧,干这个没前途。”但侯玉普并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他相信“农村自有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张桂芳回乡前,刚从天津农学院毕业,和朋友在天津合伙做着民宿生意。2020年,接到村委动员电话没几天,她便收拾行李,踏上了返乡的列车,随身的行李箱里装着的还有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乡村振兴的期望。
但是,看着既无区位优势又无特色产业,还有上百万元债务的三家村,张桂芳发愁了很长一段时间。
去年,张桂芳带头引进的山区富硒南瓜的种植成为村里支柱产业,流转了500多亩土地,三家村第一次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村民在拿到土地流转费的同时,还能去种植基地务工。这不仅带动了村民增收,也为村集体创收近3万元。
在北大李庄村,侯玉普也尝试引进生态种植项目,但村里连一口水井都没有。一些村民的耕地在山沟里,没有水,“老天爷下点雨就能收点粮食,不下的话就是白搭了”。
为此,他带领村民修建了4米宽的水泥路,又请了专业团队勘探地形,利用专业设备测量水距。目前,北大李庄村已经拥有6口用于农业生产的水井。经过5年多的时间,北大李庄村村集体年经济收益从一两千元增至12万元。
在鹤壁市浚县西榆柳村,回村创业的刘瑞峰办起了培育特稀蔬菜的种植基地。冰莲、三叶香、紫背天葵等村里人闻所未闻的特稀蔬菜,经过采摘、分拣和冷链运输,第二天就出现在北上广等城市高档饭店的餐桌上,有效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
刘瑞峰的种植基地不仅引导农户通过种植增加收入,还雇了80多户村民到基地从事采摘、除草、分拣等工作,辐射带动了附近几个村子建立种植基地,目前形成了2000多亩的种植规模。
荒山上的碳汇林
北大李庄村是庙口镇最大的自然村,在户登记人口2346人,也是淇县在外务工人口比例最高的村。侯玉普回村任职之前,村里已经连续6年没有村支书,也没有村主任,“村支部一个月也开不了一次门,村里的事务没人管也没人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侯玉普回村任职以后,明确村两委班子的职责权限,确保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帮助他们找准发展路子。
侯玉普花了4个月的时间招商引资,引进的西山生态种植项目共投资了5000万元。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也改变了北大李庄村的种植方式,把农村打造成城市的“天然氧吧”和“后花园”。
为了将北大李庄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直接经济收益,侯玉普还让北大李庄村的3000多亩树林成了“碳汇林”——不用卖木材,树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就能在碳交易市场换来“真金白银”。
今年年初,刘瑞峰经过多方考察瞅准了食用菌市场。他的乡村振兴产业从基地延伸到农户,利用村民闲置的空房,提供搭架、起垄、杀虫、盖薄膜、铺营养包等技术服务,食用菌成熟后,他还会提供回收服务。
“今年是首批试点种植,目前带动了50户村民种植,后期我将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争取能为周边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据刘瑞峰介绍,羊肚菌、鸡枞菌的生长周期为3-4个月,一间空房的面积普遍在50平方米左右,村民种植食用菌一年的收入在3万元左右。
“有些东西不是金钱能换来的”
这些回村的年轻人想要改变的不只是村民的收入。侯玉普刚回村任职时,有一天晚上看到两位老人拿着手机照着路前行。跟老人交流中他得知,村里的路灯一般不开,晚上有集体活动时才会开一两个小时。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开车前往市里自费购买了47盏路灯。如今,大李庄村的路灯每天晚上都亮4个小时。
当村支书的这几年,由于村庄缺乏资金,侯玉普先后卖掉了家里的两辆车,带领村民架路灯、修道路、建广场、挖下水道,村容村貌大变样。经常有身边的朋友问他后不后悔放弃北京的生活回村,他回答,“有些东西不是金钱能换来的”。他更看重的是每一件小事完成之后的充实感,村庄一点点变美之后的幸福感,还有不断提高村民经济收入的成就感。
几天前,张桂芳通过一条“做大学生村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短视频登上抖音热搜,单条视频播放量破亿。网友们纷纷为她点赞,并在评论区为三家村出谋划策。张桂芳也借这次契机,开始在网上征集更多的发展思路,寻找招商机遇。最近她开始带领村民们尝试垦荒种植中草药。“希望我们年轻人的奇思妙想可以带给村庄更多的变化。”
侯玉普为北大李庄村的90后建了一个微信群,未来他想把更多的年轻人拉进群,让他们把在外面见到的、想到的随时发到群里讨论。“目前农村依然存在技能水平偏低、农户思想传统的问题,如果能有更多的青年回乡服务乡村经济,相信能够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
如今,在张桂芳的带领下,三家村的路面硬化了,村里也有了自己的图书馆、电影室、篮球场,村民的生活日渐丰富起来。前几天,张桂芳组织了一场“2023民生小事”活动,请来摄影师为村民拍婚纱照。“有些村民说他们没拍过婚纱照,甚至连一张单人照都没有”。
每当看到在图书馆读书的孩子,在电影室看电影的村民,每当从村委会回家抬头看见带领大家装的太阳能路灯,张桂芳都会觉得,回乡是非常值得且正确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