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历久弥坚;奋斗,方显本色。2021年9月以来,沿着洛阳市委擘画的乡村振兴151蓝图,65万嵩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创新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用真情和汗水书写出一幅幅发展三农、振兴乡村的壮美篇章!
产业扬起发展帆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为加快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嵩县立足自身特色优势,紧紧围绕“林药烟牧菌蚕油”,积极实施产业发展双“十百千万”工程,大力推进乡贤返乡创业,全力构建“乡贤链+产业链”发展模式。通过举办乡贤文化节,打好“四张牌”,不断推动乡贤反哺桑梓,泽被乡邻,3000余名乡贤领办各类实体2948个,全面推动了我县特色种养业的发展。一年多来,新发展丹参、柴胡、连翘、黄精等十大产业基地10.6万亩。全县中药材总面积达到56万亩,蚕桑2.3万亩,食用菌1.5亿袋,烟叶等其他特色产业26万亩,千亩以上连片产业基地33个。2022年嵩县成功创建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九皋镇获省级产业强镇。
(相关资料图)
大力发展牛羊产业,创新推行“托牛所”,出台“牛十条”,推出“养牛贷”,搞好“牛服务”,全方位破解养牛产业用地、环保、资金、技术等瓶颈难题。2022年全县共建成“托牛所”102个,盘活规模场20个,发放小额信贷1.7亿元,牛饲养总量达到10.56万头,增长18.7%。嵩县“托牛所”发展模式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并成功申报全省养牛大县培育县。
强化人才培育,2022年以来培训乡村运营师45人、职业农民456人、技术农民12000余人、带货网络直播近千人。强化品牌培育,皂角、羊肚菌分别荣获地标产品和名特优新产品,全县省级以上产业品牌达24个。强化金融保障,县政府与农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保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全面推进“三变”改革,大力推行“公司+村股份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和“租金+薪金+股金”三金叠加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75%,农村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了,村集体和农户都增收了。2022年全县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特色产业发展直接带动全县8.3万农户户均增收超万元。
运营引领建设路
在乡村建设中,注重植入运营理念,坚持运营前置促建设。举办两届招募大会,引进运营商30余家,成功打造了陆浑、三合、箭口河等一批“精品村”、“示范村”,衍生出民宿、木艺坊、雕塑馆、美术馆、四季果园等一系列乡村新产品、新业态。
加快集镇建设步伐,聚焦车村、田湖两个副中心和德亭、大章等4个重点镇,谋划实施了36个总投资98亿元的建设项目,全面完善集镇功能,实现人口聚集、就业创业。结合县域特点,按照“跨村联建、村村联营”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行区域中心村建设,建成水沟、天桥沟等30个区域中心村,辐射带动160多个村抱团发展。原本土里土气的乡村逐渐告别了“大而粗”的管理模式,走上了“小而美”的精致路线。
强力推进农村供排水一体化建设。2022年多渠道融资完成111个村供排水一体化工程,2023年将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6664”整治行动,全力打造村景驿站、街巷亮化、“特色庭院”、篱笆经济“四大彩点”,乡村越变越靓,洛沟、叶岭、沙坡、老道沟等一批诗意风光、美轮美奂的乡村新景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治理铸就乡村魂
在乡村振兴中,嵩县坚持乡村塑形与铸魂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将和美理念贯穿始终,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不断提高广大群众文明素质,促进农村和谐和美。
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聚焦“五星”支部创建和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拓展提升,着力推进“7+N”亲民化改造,一大批村党群服务中心去柜亲民,从群众需求出发,提供代办帮办、暖心纾困等多项服务,让便民更实在、更有温度,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了“农民群众之家”。
高质量完成全县322个村(社区)“三清两建”工作,清收集体资金3626万元、固定资产2.69亿元,建成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060个、村民自治组织3905个。紧盯农村“一老一小一青壮”,全面推行村级互助养老模式,建成村级养老互助站108个,入住老人近千名;帮扶困境儿童1450名,抓好乡村技能持证培训,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全面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组建1300余支齐心自治、开心自乐、热心志愿等“十心”服务队,常态化举办“村歌”、“村晚”和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城乡融的现代化农业农村融化到农村一张张洋溢着幸福喜悦的笑脸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征程、新使命、新起点,嵩县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深化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紧盯农业农村“4+2”工作部署,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论英雄,以招商引资助贤论英雄,踔厉奋发、砥砺奋进,朝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嵩县”的宏伟目标,昂首阔步向前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