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巍巍伏牛山、汤汤伊河水,将3009平方公里的嵩州大地,连缀成大河之南最为迷人的一方胜境。
27日,全市乡村振兴南部生态发展区观摩组第二站走进嵩县,先后到何村乡桥头村、德亭镇的杨村和老道沟村,实地观摩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提升、肉牛养殖特色产业、农村供排水一体化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去年以来,嵩县深入落实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全面推进乡村建设、乡村运营,强化产业培育,激活乡村发展的“造血”功能,形成以内生动力为主导、乡村运营为抓手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汇聚起乡村振兴新动能。
产业兴旺,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嵩县全力构建“乡贤链+产业链”发展模式,新增乡贤1343人,签约落地重点项目230个。创新推行“托牛所”模式,建成“托牛所”82个,牛羊饲养量总量分别达10.56万头、28.86万。巩固特色种植优势,新发展丹参、柴胡、连翘等8.6万亩,全县中药材总面积达56万亩,成功创建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去年以来,嵩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7万人次,新增持证人数9800余人,嵩州劳务品牌“走南闯北”,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聚焦乡村建设,打造宜居环境。车村、田湖、德亭、大章4个试点集镇加速推进,建成大章水沟、车村天桥沟等50个区域中心村,辐射带动200多个村抱团发展,全力打造村景驿站、街巷亮化、“特色五美庭院”、竹篱围合的“共享菜园果园”等“四大彩点”,乡村宜居环境越变越靓。
聚焦乡村治理,营造农村和谐环境。嵩县创建“五星”支部4个、“四星”支部11个,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6个。完成全县322个村(社区)三清两建工作任务,建成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060个、村民自治组织3905个,建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11个、市级113个。(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郭学锋 董格非 文/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