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万高铁修建过程中,有数百户举家搬迁。听着高铁呼啸而过,他们说那是乡愁每天都在提醒。
(资料图片)
行进在郑万高铁上,时速三百多公里的车速使人们丝毫也感觉不到拐弯。高铁一路向南,路过方城县拐河镇时,从北到南约十几公里,其中五公里多还是拐河镇南边的七峰山隧道。
然而,就在平顶山市鲁山县往南、南阳市方城县拐河镇最北边的一个行政村——聚合庄村,郑万高铁拐河北越行站附近,竟然在这里绕了一个四十多米的弯。这个拐弯被誉为中国高铁最暖心的拐弯,郑万高铁被人们称为最可爱的高铁。
转角遇到爱,拐弯彰显柔情。拐弯处,一棵需成年人两人合抱、树龄约有千年的黄楝树被保留了下来。这个拐弯虽然保留下来了这一棵千年古树,但是却让一个拥有二十多户人家的李家村从此彻底从地球上消失。因为这一拐弯,二十多户人家百余口人迫不得已背井离乡,离开了世代生活的地方,全村搬迁。
拐弯,有时候也是一种乡愁。对于李家村二十多户人家来说,这棵千年古树就是他们永远的乡愁。古树是小村的眼睛,也是小村时光的留声机。这家娶了媳妇,那家嫁了姑娘,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小村的人来的来,走的走,古树见证了小村人的出生死亡,喜怒哀乐,家长里短,岁月变迁。
千余年的黄楝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二十多米高,直径一米多,成年人两个人才能合抱。树干虬曲苍劲,根部的老根聚拢成疙疙瘩瘩的形状,显得孔武有力而又沧桑古老,浑身上下缠满了时光的皱纹。像屹立在天地间的擎天神阿特拉斯,竭尽全力,一条条血管紧紧地绷起来。
人们或许记不起这个绕道四十多米的拐弯设计出自何人之手,但人们一定会记得就因为这一拐弯,却给这个曾经隶属于拐河镇聚合庄村的李家村留下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根,这一棵千余年的古树。郑万高铁通车后,再过些年李家村也许会成为传说。但小村人说,只要黄楝树在,俺们村的根就在。
它是小村人心中的图腾。人老几辈子,千年古树为他们遮风挡雨,树下的饭场是几代人永久的回忆。它太古老了,古老得让人记不住它的年龄,只是被村子里一代代老年人口授代传,听爷爷的爷爷讲有关古树的神奇故事。“千年古树识天气变化,每逢下雨前树下便会有阵阵蛙鸣,可人们却从未见到过青蛙。”每月的初一、十五和逢年过节,黄楝树下都会有人烧香祈福。
当初参与施工的工人说,为呵护这棵树,当年施工时指挥部专门有书面的规定。“线路向右平移40米,增建一座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得在古树所在区域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便道、临时弃土渣场等临时设施,采取严格、有效措施控制工程开挖面、保护树木根系和水系。”
原李家村一村民感慨地说,高铁太快了,最熟悉这里环境的人如果不特别留意,也几乎不会发现这棵树。可小村的人们一有空都要扶老携幼地来到古树下站一会儿,看一看,回味一下。还有那些常年在外漂泊打工的人,即便再忙,春节回来必定来看它一眼。
郑万高铁修建过程中,有数百户举家搬迁,永远离开了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村庄。经过小镇十几公里的铁轨下面,有人们世代相守的家园,还有那一代代人耕作过的田地,一片片山林和果园。人们品尝了背井离乡的滋味,听着高铁呼啸而过,他们说那是乡愁每天都在提醒。(刘文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