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月21日电 以“文化振兴 艺术赋能”为主题的大别山乡村振兴高峰论坛日前在河南省潢川县举行。论坛旨在以艺术为抓手,推动潢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区域影响力提升,实践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为指导思想、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艺术振兴乡村潢川方法,为潢川县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增添新动能。
论坛围绕当前城乡发展新机遇、乡村文化开发模式、中国善治县域治理研究的视角与方法、浙江乡村振兴经验分享、当代艺术活动与乡村文化振兴双向联动等乡村振兴领域热点、重点议题,进行了评析、分享和交流。
(资料图片)
潢川县县长余华在致辞中提到,近年来,潢川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形成了以连岗村、晏庄村等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振兴特色村庄。她表示,潢川县有信心以本次论坛为起点,充分挖掘潢川历史文化的魅力,用艺术唤醒乡村活力,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艺乡建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炯做了文化振兴专题报告会。面对乡村凸显的人口、资源、教育、产业、环境问题,基于艺乡建近十年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案例,他提出艺术振兴乡村的五大有效路径——乡村艺术集市、乡村品牌战略、乡村艺术节、乡村书院建设、乡村家群文化。
在多年参与乡村空间改造和人文景观建设的工作中,陈炯认为,乡村的艺术工作并不简单,它联系着千家万户,与民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一定要在充分尊重当地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构乡村新的文化空间和生活空间,通过引导当地村民亲身参与艺术赋能乡村空间改造和价值提升的各个实践环节,让村民真正分享乡村振兴的红利,完成乡村文化区域品牌重塑和价值更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适围绕“潢川城乡发展新机遇和相关三农政策解读”分析了潢川当前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面临的现状、机遇和挑战,分析了潢川发展特有景色景观、风土人情、旅游民宿、养老休闲产业的优势,建言潢川乡村振兴向艺术化、智能化、生态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前副院长、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张耀军在发言中强调了“体验经济”的重要性,总结归纳出四种乡村文化的开发模式,分别是古典回归型、传统提升型、提炼整合型和无中生有型,并通过区域品牌相关设计案例分析,初步构想了潢川未来文化品牌的宣传定位和文化内涵。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艺术中国主任刘鹏飞通过长期对艺术乡建及地方当代艺术和文化事件的深度观察和跟踪报道,指出当代艺术活动赋能乡村振兴的先天优势,通过国内外乡村文旅、文创等典型案例解析,强调了尊重乡土原生资源、乡村日常活态文化的挖掘与创造、当代乡村审美、乡村文化传播和城乡联动机制的重要性。
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兰亭书法学院原院长陈浩认为,地处中国南北地域过渡地带的潢川县,水系丰富,花木繁茂,既有江南水乡的诗画景致,又有北方民居厚重朴实的特点。尊重和梳理乡村文脉,以艺术的手段挖掘提炼潢川乡村文旅形象和符号,对潢川乡村文化和文旅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潢川县与艺乡建(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协议。陈炯获颁“潢川区域品牌艺术总顾问”聘书。
据悉,论坛举办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参观了弋阳古城大巷街、君子文化产业园、黄国故城、隆古村、盛世园林、颐景园、连岗村、洪山寨等地,对潢川地标性建筑及区域景观进行实地探访和了解。(完)
关键词: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