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堂吉伟德
“这些年,靠着汝瓷生产,我家年收入几十万元,购置了轿车和楼房,日子是吃甘蔗上高楼——节节甜、步步高!”新春时节,正在作坊赶制汝瓷产品的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村民李淑杰一脸幸福地说。清凉寺村位于宝丰县城西约20公里,当地一直有利用丰富的玛瑙石、高岭土、黏土等原料烧制瓷器的传统,是北宋五大名窑之首的汝官窑遗址。2011年,汝瓷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月2日《光明日报》)
一直以来,非遗保护都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课题。尽管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但“保护难”依然是难以回避的现实困境,相当数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在保护中消亡”的结局。在全国层面,传统民间民族艺术的消亡令人触目惊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异常艰巨。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说,“每一分钟,都有文化遗产在消失。再不保护,五千年历史文明古国就没有东西留存了,如果我们再不行动,我们怎么面对子孙?”
另一方面,乡村振兴同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项目。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细微处落地,实现农民的可持续性增收,需要以项目和产业作为支撑。一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强大,如果能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就能在乡村振兴方面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立足实际,整合资源、挖掘潜力,使生产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闯市场,走出了一条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意义。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非遗作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融文脉与文象于一体,鲜活生动,雅俗共赏,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中国非遗产业规模保守估计为1.4万亿元,这是一个广阔的市场蓝海,其间也不乏市场开发度极高的先例,如广州越秀区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行花街与曲艺说唱艺术相结合后搬上舞台,充分展示了“传统非遗+流行文化”的创新融合,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该项目也在市场开发中获得了极好的传承与保护。
美好的东西总会收获欢心。2023年春节前,不少海外华人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偶遇”游戏《剑与远征》里的新角色花木兰,纷纷拍照打卡;2022年,游戏《Dislyte(神觉者)》上线首月即在美国市场取得了苹果商店下载榜第一和畅销榜前十的首发成绩。这些例子都说明,只要找到了合适的载体和渠道,就能不断扩大非遗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度,继而让资源变成资产,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品化和价值化。
“清凉寺模式”的成功在于构建了体系化模式,既让专业人干专业的事,又整合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最终闯出了一条市场化的路径。其他具有地域优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借鉴汝瓷产品的市场化路径,乘乡村振兴的东风,构建既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又符合市场规律的开发模式。只要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创新,就一定能蹚出一条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子来。
“生产性保护”是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式之一 ,也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最直接和现实的途径。以乡村振兴为切入口,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理念,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市场化手段与路径进行探析,构建了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命运共同体”,其经验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