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卢松 大河财立方记者 吴海舒 徐兵 郝楠楠】 新春伊始,漯河起跑即加速,开局即冲刺。
(资料图片)
2月1日,中原食品实验室科学家大会暨漯河市创新发展大会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内外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等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漯河,围绕所研究领域以及中原食品实验室创新发展作报告,共商发展大计。
“今天,是漯河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漯河市市长秦保强在现场说道,“3位院士领衔60多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漯河食品职业学院等6所大学的科研团队,以及近百位企业家齐聚沙澧,共商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共谋创新跨越发展,在新的一年发出创新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的时代强音。”
秦保强指出,漯河将抓住重点、聚焦关键,打造“五最”创新高地。“创新发展是持久战,也是攻坚战。我们要坚定走好‘华山一条路’,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努力在强引擎、育企业、聚人才、建平台、促转化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创新往高处做、往深处做、往实处做。”
高水平建设运营中原食品实验室,锻造食品产业创新发展最强大引擎
“力争‘十四五’时期,中原食品实验室成为省实验室标杆和全省万亿级食品产业创新主引擎,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晋级国家队。”秦保强说。
如何高水平建设运营中原食品实验室?秦保强表示,首先,要高树目标,立足“人才高地、创新之源、食品未来”,聚焦世界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应用型关键共性技术,不断提高基础研究能力、原始创新能力、服务发展能力,支撑引领全省食品产业集群迈向世界级,为打造“国人厨房”“世人餐桌”贡献科技力量。
其次,要创新模式。推动食品行业上下游专精特新企业与实验室有机对接,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的无缝衔接,构建“实验室+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基金+产业园区”“六位一体”相互赋能的全链条科研转化体系。
再次,要完善体制机制。赋予科研人员特别是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人力使用权,打造最为宽松的科研环境。组建中原食品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引导更多知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合作。坚持合作共赢,将实验室成果、中试基地、高标准厂房、重大课题、重要设备、高层次人才等创新要素全面开放、实现共建共享。
最后,要塑造实验室文化。创造“鼓励竞争、倡导合作、允许冒险、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定期举办学术沙龙、政研金企对接活动,增强科学家、企业家的认同感、荣誉感、信任感,致力将中原食品实验室打造成为殿堂级实验室和“科学家之家”。
发挥企业创新“主力军”作用,打造“产学研用”合作最紧密样板
秦保强称,要发挥企业创新“主力军”作用,打造“产学研用”合作最紧密样板。要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正向激励企业创新,反向倒逼企业创新。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鼓励创新型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布局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基地。
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提出产业技术研发方向,整合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研发力量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开展联合攻关,加快重点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突破。
另外,进一步强化科技成果同企业和市场的紧密结合,实现高校科研机构科技要素向企业转移、高智力成果向企业输出。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帮助更多企业谋划实施创新引领型重大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持续引育高端人才,打造近悦远来最舒心家园
为了持续引育高端人才,秦保强介绍,首先,要超常规引进人才,动态优化“百千万”人才招引、千人青培等招才引智政策,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高薪重金聘用,做到有诺必行,在人才调入、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社保、住房保障和出入境办理等方面提供个性化、精细化、专业化服务,做到有求必应。
其次,要大力度培养人才。深度对接“中原英才计划”,建立科技领军人才培育体系,争取更多的拔尖人才入选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行动为抓手,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大力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另外,要用活用好人才。结合食品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畅通人才流动渠道,鼓励引导科技人才向产业一线集聚。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人才评价体系、科技奖励制度,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项目组织机制,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最后,要完善“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让更多的天下英才聚集沙澧大地。
加快成果转化,打造全国食品产业技术交易最活跃市场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漯河如何加快成果转化?
秦保强表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打好“组合拳”,坚决拆除“篱笆墙”,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
秦保强称,要打造一流的中试基地。建设中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先进的食品加工中试基地集群,开展中试熟化、建设创新平台。要健全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探索收储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关键科技成果,挖掘和推介其市场价值,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设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为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
除此之外,要利用食品云搭建成果转化“一张网”,搭建区域性、行业性科技成果转化云平台网络节点。高标准建设沙澧智慧岛,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技术服务机构,形成良好创新生态。要创设中国(漯河)食博会食品研发成果分会场。让更多企业更多客商走进中原食品实验室,了解实验室,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加强系统集成,形成创新发展要素最有力保障
“今天会上提交大家讨论的《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十大工程”加快建设创新之城的意见》,有一系列高含金量、突破性强的政策措施,请各位科学家、企业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尽快出台,并将相关任务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做到责任明确、措施有力、落实到位。”秦保强说道。
除了强化政策保障,还要强化投入保障。秦保强介绍,用足用活国家、省促进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推动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倍增机制,发挥政府资金撬动、引导和助推作用。要强化金融保障。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实施“引金入漯”行动,做实科创风险补偿基金和创新引导基金,加快发展创投基金,用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债,打通科技、金融、产业融通发展的通道,让更多“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发展之果”。
另外,要强化法治保障。尊重和保护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切实维护创新主体合法权益,着力构建公平、开放、透明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