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蔡君彦
说到去年暑期“火”上央视、被白岩松点赞的“急救地摊”,很多人都不陌生。春节假期,当人们忙着走亲访友、休闲度假时,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不顾严寒,不仅把“急救地摊”摆到了郑州的广场游园,而且,趁着返乡过年的时机,把“急救地摊”摆到了新乡、安阳、信阳等地的乡村、社区,手把手教更多人学急救技能。
(资料图)
在此期间,摆在郑州绿城广场的“急救地摊”,还吸引一位黄发碧眼的外国女子前来学习,摊主宋中鑫用英语教对方心肺复苏。
流动的“急救地摊” 走到哪儿教到哪儿
“毫无疑问,这种地摊可以有,应该有,必须有,希望全国各地都有。”去年7月23日晚,由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任摊主的“急救地摊”火爆后,白岩松曾在央视新闻周刊如是点赞。
通过出摊,志愿者们为感兴趣的民众耐心讲解并演示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等危急情况下的专业急救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法律保障知识等,受到欢迎和好评。
时光荏苒,从酷暑到寒冬,志愿者们热情高涨,见缝插针忙出摊,使“急救地摊”热度不减。
今年春节,在很多人扛过三年疫情、归心似箭地返乡过年时,多位志愿者趁着回老家探亲的机会,走到哪儿,教到哪儿,使“急救地摊”多地开花——
大年初一,“急救地摊”摆在河南省血液中心献血大厅门外。这是因为,志愿者们有无偿献血迎新年的好传统,这天,多位志愿者不约而同前来,参与了该服务队的第41次集体无偿献血,其中,志愿者李永峰和在河南大学读大二的女儿李俊娴一同来献血。
献血结束后,志愿者们稍事休息,就在献血大厅外摆起“急救地摊”,传授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溺水等急救技能。
同一天,在新乡市延津县马庄乡荆庄村,返乡过年的志愿者荆军体把“急救地摊”摆在了农家院,面对面、手把手地教父老乡亲们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
大年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志愿者们一天没闲着,伴随着大家忙碌的身影,“急救地摊”也流向更多地方——
该服务队队长冯海河到安阳过年时,在林州市临淇镇摆起了“急救地摊”;志愿者欧阳友利回信阳老家过年时,在平桥区摆起了“急救地摊”……
与此同时,在郑州过年的志愿者王胜涛、马龙、刘正坡等志愿者,在郑东新区如意湖畔摆起了“急救地摊”;志愿者宋中鑫、秦加、王璞、王韵琴、陈胜利、徐军华等志愿者,在绿城广场摆起了“急救地摊”,每个人都忙并快乐着。
志愿者们很给力 有人用英语教老外学急救
天寒地冻,大过年的,志愿者摆“急救地摊”,有人学吗?答案是:有,人还不少,还有老外来学呢。
大年初二晚上,摆在绿城广场的“急救地摊”前,来了一位黄发碧眼的长发女子,见摊主宋中鑫正在教急救,饶有兴趣地跟着学。
咋教老外学急救?作为郑州最美救护员,宋中鑫英语口语功底不错,开始用英语教对方:“Lean forward and lower the waist,fingers crossed,arms straight……”(身体前倾,腰部下放,十指交叉,双臂绷直)说罢,他一边示范一边数数:01、02、03……帮助对方掌握心肺复苏的动作要领。
大年初三下午4时许,“急救地摊”出现在了郑州市高新区华强广场2023新春民俗文化节现场,尽管室外温度跌至零度以下,仍吸引不少人前来学习。这个“急救地摊”,是刚从老家回来的志愿者荆军体发起的,与绿城广场、郑东新区如意湖广场等处的急救地摊遥相呼应。
荆军体和志愿者郭卉茹、张友琴等轮番上阵,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前来学习的市民传授急救技能,志愿者张文峰带病前来服务,小小志愿者陈亚鹏也忙着跑前跑后……
“不能错过大好机会,今天我得好好学!”一名初三女生跟着志愿者学习动作要领后,又通过模拟人练习,做了十几组才离开。
大年初四,志愿者王璞等人在绿城广场出摊时,听一位前来学习的宝妈讲了一个悲伤的故事:朋友家的小孩儿吃棒棒糖时,棒棒脱落,糖球直接卡到孩子的喉咙,一家人心急如焚,却不知道该咋救,只能哭着打120求助,为争取抢救时间,还抱着孩子往医院方向飞跑。很不幸,医护人员接诊后,已无力回天,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就这样消逝,让家人痛不欲生。正是发生在身边的意外,让这位宝妈决心好好学习气道异物梗阻等急救方法,学会后,还要传授给周围的人。
“志愿者们积极性都很高,趁着新春佳节,在多地摆起‘急救地摊’,就是希望帮助更多的人学会急救技能,万一遇到啥危急情况,敢救人、会救人。”冯海河表示,随着春节假期结束,一些志愿者需要返岗工作,部分有时间的志愿者还会继续出摊,尽量将此次春节“急救地摊”持续到正月十五。
据了解,就在“急救地摊”出摊期间,志愿者们还及时伸出援手,帮助路边冒烟的树洞、垃圾桶浇水灭火,用随身携带的急救包帮擦破鼻梁的小朋友贴创可贴等,通过点滴小事,温暖身边人,传递正能量。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杨惠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