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郭爽爽
2022年,河南全年粮食总产量再次跨越1350亿斤台阶,达到1357.87亿斤。
【资料图】
涉及全省那么多的粮食种植户,这么大的数据,是怎么来的呢?
今天,我们就详细了解下数据背后的故事。
地里走:实割实测摸实情
在沃野千里的中原大地,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行走在良田里,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手指测量粮食作物的生长。
6月的中原大地气温高达37摄氏度,在焦作修武县的一片麦地里,干热得没有一丝风,有一群戴着草帽、手持测规镰刀和样本袋的调查员正在进行实割实测,他们一个个被晒得脸通红,汗水浸湿了衣背,但他们热情洋溢,按照严谨的调查流程,科学选样,严谨计算,运用规测法抽取三个小样方,进行今年小麦的实割实测。
调查员自豪地说:“全省的粮食产量就是依据我们一个一个样方的实割实测计算出来的,收获的季节和景象总是令人愉悦。”
针对选取的调查监测网点进行持续跟踪监测,从播种到分蘖,从拔节到扬花,从成熟到收获,这期间无论季节更替、天气变化,农田里随处可见我们农业调查人的身影。
据介绍,最忙碌热闹的时候,便是预、实产了。
预产时,详细分析地块内作物的生长情况,着重利用“三要素”开展预产。
实产时,严格按照预产、抽地块、放样、取样、脱粒、晾晒、称重、测湿、扣损等程序进行。收割样本时要做到不漏收、不少收、不失收一个样本;样本内的一棵不少收,样本外的一棵也不多收,从而确保源头数据真实可靠。
天上飞:航测航拍看长势
在商丘永城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地块,农业调查员正在手持遥控器利用无人机进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面积核查和长势的航测航拍工作。
调查员说道:“自从有了无人机,就好像自己插上了翅膀,通过航线规划进行地块航拍,利用专用软件进行图像拼接、裁剪、地块勾画、地物信息解译等一系列后期处理后,就能获取特定范围内的大豆玉米种植面积和种植结构情况,为准确计算农作物种植面积、查看作物长势提供了保障,大大减轻我们的调查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调查员通过无人机进行地块勾画、航线规划、定点航拍、图像拼接等,能够准确、有效、实时地获取全面的农田空间信息,从航空角度快速地拍摄获取并存储视野广阔的农田的大量信息图像,图像的清晰度、分辨率较高,提供获取的数据信息准确,便于监测、跟踪等分析工作的实时进行,使得调查户外作业效率大为提高。
云端看:卫星平台实监测
在河南调查总队遥感应用平台上,工作人员指着慧飞平台界面说道:“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监测全省无人机运行状态及飞行图像的拼接,实时动态跟踪了解全省各县区调查网点的粮食生长情况,真正做到足不出户,亦能日行千里,身临其境的动态观测各地农作物长势,为科学研判粮食生产形势提供基本保障。”
河南调查总队致力于推进现代技术在农业统计调查中的应用,一方面基于卫星影像的农作物长势监测作为省级范围长势监测的获取手段。
另一方面以无人机平台为基础的无人机载多光谱遥感,依托特定的光谱反演算法可及时进行长势分析,实时反映田块内、田块间精细化的农作物长势。并结合河南实际,充分利用云处理的优势,建立了集数据采集、无人机调度、遥感展示为一体的大数据平台。
以卫星遥感代替传统人工去获取分析数据,不仅节省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效的确保了数据真实客观。
齐会商:部门联动细研判
在农业生产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室里,河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在娓娓道来,讲述着农大试验田里有关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种植技术及注意事项,气象部门在讲述当前气象条件、土壤墒情等,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在介绍全省秋粮基本长势、病虫害防治情况等,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齐聚一堂,畅所欲言,仔细梳理研判全省粮食生产形势。
农业大学马教授说:“通过多部门的会商,我们掌握的信息更加全面,对准确研判全省粮食生产形势非常有帮助。”
为加强新形势下河南农业统计调查工作,河南调查总队积极推动省政府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定期开展沟通交流,及时提供、共享信息。
多次与省农业农村厅、省气象局等部门召开会商分析会,收集各部门资料,结合气候条件、优良品种使用、田间管理投入、病虫害影响、受灾程度等对粮食生产形势进行分析研判,为正确评价全省粮食生产形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