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药价降了,群众看病负担轻了,健康更有保障;老旧小区改造了,居民住得更舒心,生活品质不断提升……2022年,一件件民生实事,一张张生活剪影,折射着郑州民生保障的进步和温暖。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年来,郑州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书写了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资料图)
“美丽庭院”创建数量超额完成
一方小小的庭院,记录着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彰显着美丽乡村的形与魂。
巩义市小关镇南岭新村的岳文定是一名老党员,家里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整齐,六口之家生活态度积极健康,街坊邻里关系非常融洽,是大家公认的“模范家庭”,被评为“美丽庭院”。
根据2022年郑州市民生实事项目工作部署,“全市农村新增‘美丽庭院’达标户要达到3.5万户以上”。为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以“十大”硬核举措为抓手,让“美丽”步伐走得更快更实,一场场“美丽庭院线下讲习所”培训、一次次“美丽庭院擂台赛”大比拼、一轮轮“21天网上打卡”主题活动,让群众成为“美丽”主力军,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一村美”到“村村美”,“美丽”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截至目前,“美丽庭院”创建数量与总达标率均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绿色出行更加便捷
如今,在郑州,公交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地铁的运营通向四面八方。今年以来,我市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绿色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在中原区桐柏路开元小区附近S188公交站台旁,市民排队依次上车。S188路是今年7月份郑州公交新开通的一条线路,它的开通不仅填补了中原区漳河路、蓝天路等街道无公交车的空白,还可以快速实现沿线场所与地铁5号线月季公园站、1号线碧沙岗站接驳,满足市民多元化出行需求。
今年,我市持续加大社区、大学城、商圈等人员密集区域与地铁、公交之间的无缝衔接,新增34条社区接驳线路,总线路达100条,覆盖131个地铁站点,近700个社区、300余所学校、商超和医院,同时我市还建成公交专用道47条、588.5公里,提高了公交车行驶速度和正点率,保障了公交优先,让出行变得更顺利。
同时,郑州公交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对“郑州行”APP进行技术升级和商业运作,将其打造为集出行信息查询、公交信息发布、出行服务定制、商业信息传播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公交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同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东三环智能网联快速公交、8条常规公交专用道、7处充电站、15处高压供配电设施建设。
今年随着郑州地铁6号线“新成员”的加入,郑州地铁运营线路总长达232.4公里。2022年7月,郑州地铁实现戴口罩刷脸乘车,电子导向、智能引导机器人、智能卫生间等新技术引进,郑州地铁用科技一路护航,改善市民出行结构。
服务不仅立足乘客的出行方式,也需关注特定群体的乘车体验。今年9月份,1号线车站通过对进站客流数据分析,在老年乘客较多的7个站点(西三环站、秦岭路站、五一公园站、绿城广场站、碧沙岗站、郑州火车站站、医学院站)试点打造“敬老候车区”,给在高峰期无法免费乘车时段为老年乘客提供一个短时休憩场所,避免老年人长时间站立等待,让老年乘客候车更舒适。同时,郑州地铁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落地”20余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议。此外,开展社会公益,参与志愿服务1000余人次,全线网上线“救命神器”AED设备303台,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为民解难题,让群众有更丰富、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及安全感。
医疗保障惠民生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
数据显示,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范围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7月,郑州市职工医保参保292.72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589.69万人。
为了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负担,我市基本医疗用药范围持续扩大,从2012年的307种增加到2021年的2860种,目录范围扩大了9.3倍,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瑞戈非尼(拜万戈)、西妥昔单抗(爱必妥)、维莫非尼(左博伏)、伊布替尼(亿珂)、奥曲肽(善龙)等救命救急的好药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随着医保事业发展,全市人民医疗健康得到有效保障,民生福祉更加可及。数据显示,居民医保筹资水平稳步提升。财政补助标准由420元/人·年提高到780元/人·年,个人缴费标准由150元/人·年提高到350元/人·年。医疗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统一提高到55万元,在职人员三类医院的住院报销比例由85%提高至88%;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起付线由1.5万元降至1.1万元。
门诊慢特病范围不断扩大。门诊规定病种和重特大疾病门诊病种数量分别由27种、33种增加至32种、40种,新增重特大疾病门诊特药180种;将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在全省率先组织实施,有力地减轻了“两病”患者的门诊用药负担。
今年7月,我市启动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通过改革个人账户计入办法,全市每年将释放19.1亿元用于294万参保职工的门诊报销。每人每年最高报销门诊费用2300元,基层医院最高报销比例可达75%且不设起付线。职工医保门诊就医形成个人账户、门诊统筹和门诊慢特病“三位一体”的待遇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基金使用效率,减轻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体门诊医疗费用负担。
同时,我市聚力改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在全市所有县(市)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6个县(市)建成医共体7家,全部挂牌运行,市级统筹、市县一体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96.6%。郑州市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100家政府主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数字跑腿”惠企惠民
“没想到在郑州市政务服务网上申请我们公司营业执照的变更登记,还顺道给用电事项办了,线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实在是太方便了。”今年11月5日,郑州金鹏创培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女士在电话回访中对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商事登记+用电”的服务模式频频赞道,这也是政企协同合力提升客户“获得电力”便利度和获得感的有效实践。
今年,为进一步加强政企联动,全力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实现“一网通办、一次办成”的工作目标,国网郑州供电公司积极与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郑州市大数据局对接,深化政企数据共享,在原有“工商注册+用电”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客户需求,确定业务对接模式,全省率先推出“商事登记+用电”服务模式。线下在郑州市区县范围内的政务服务大厅,线上在郑州市政务服务网均可办理此业务,该举措在全国范围内也属于领先行列。
“商事登记+用电”上线后,进一步拓宽了办电渠道,延伸供电服务触角,以“数据跑”代替“群众跑”,真正让客户享受到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带来的改革便利,为广大群众、企业客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用电服务。
而“数字跑腿”在郑州,不仅仅体现在“用电”上,更体现在方方面面——
“以前办理增量房差额退税需要本人拿着各种材料现场办理,现在只需登录‘郑好办’刷脸就能办理,太快捷了。”12月初,刚办理过增量房差额退税的市民李先生对“郑好办”的高质高效服务赞不绝口。
为优化营商环境,聚焦群众办事需求,我市通过重塑业务流程、激活数据潜能,优化了“增量房差额退税”事项,实现了增量房差额退税“刷脸办”,实现了纳税人全流程办理多缴契税退税“零次跑”,真正为办事群众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更优质的办事体验。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 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工作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办事需求,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联合有关部门,在“郑好办”优化上线了多项惠企便民事项,如“增量房差额退税”事项、“供水合同签订”事项、“青年人才服务专区”、“管道天然气安全装置加装”功能、“亲情账号”功能、“领取电子营业执照”功能、“食品小经营店登记证”功能等,让更多企业群众享受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红利。
截至目前,“郑好办”实名注册用户突破1800万,上线居住证签注、郑好拍、存量房买卖“一件事”、汽车消费券等在内的共计2404项。其中,本年度政务服务办件量159.2万件,累计办件量530万,累计查询办件量3555.5万件。
一路走来,郑州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面向未来,郑州将书写人民更为满意的答卷。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接续奋斗的新起点。“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新征程上,郑州始终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更多的民生红利渐次释放,让更美的民生画卷徐徐铺展,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正观新闻记者 李娜 王红 汪辉 董艳竹 鲁燕 张华 张倩 李爱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