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传出,作为品牌运营方的光大安石已从郑州CITY·大融城项目中撤出,项目经营权移交给“房主”——上海城市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城市发展)。正观新闻记者就此事向多方证实,大融城商管团队确已退出。
(相关资料图)
有业内人士表示,上海城市发展正在与其他商业运营团队进行接洽,或与大悦城合作,不过这个消息还有待证实。郑州大融城首店会不会摘牌,或是什么时候摘牌,目前尚未确定。
郑州首店或将摘牌,大融城的“前世今生”
12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二七商圈的大融城看到,商场内许多店铺已经关闭,有的正在清仓处理。尽管是周末,但商场内人烟稀少,鲜有消费者的身影。
有商家向记者透露,“听说月底大融城就要撤店了,物业也走了一批人。由于业主和商管团队正在打官司,所以最近也没人问我们收租金,我们就先干着。”也有部分商家表示,“暂时还没收到其他消息,目前一切正常。”
几经沉浮,几经易主。大融城的前身是大乐城、百盛商场、汇龙城,三次更名,这在郑州商业体中也是实属罕见。
铁打的房东,流水的租客。大融城的“前世”百盛承载着郑州市民一代人的青春记忆。2005年上半年,一直在寻找机会打开中原市场的百盛,遇到了财大气粗却运营不佳的汇龙城(2002年的汇龙城是郑州数一数二的大型商业),一拍即合下,百盛正式登陆郑州。
郑州百盛做了当时世界最为流行的高端百货量贩,超三分之一的品牌是郑州首店,融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凭借出色的招商、运营能力,百盛开业不久迅速崛起成为了二七商圈的商业地标。
但好景不长,随着万象城、大卫城一座座新购物中心拔地而起,百货量贩日渐式微。2017年5月31日,运营12年的百盛正式闭店退出郑州。
大乐城是“房东”上海城市发展继2017年百盛宣布闭店之后亲自上手打造的项目,收回物业经营权,进行全面改造和物业升级。但改造了四年,仍未问世,直至去年4月,房东迎来新租客光大安石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乐城正式更名为大融城。
项目由光大安石大融城商管团队按照旗下大融城的管理体系组建管理团队,并进行独立全面运营。这是光大安石旗下全国第20座大融城,也是郑州首座大融城。
(图源网络)
大融城团队接手项目后,对郑州的商业市场进行深度研究与剖析,重塑“人-货-场”。聚焦青年客群的内在消费诉求,以年轻、时尚、潮流、品味、艺术、有趣等全方位诠释生活态度和消费方式,打造集零售、餐饮美食、娱乐体验、生活配套、网红主力店等于一体的创新型全业态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并以超过50%比例的体验业态组合,聚焦青年社交体验,打造潮趣制燥新地标。
按此定位,经过短短256天的筹备期,77天的进场装修期,CITY·大融城以98%的招商率,95%的开业率、38万的开业客流、2100万销售额,于2021年12月24日盛大启幕。在入冬以来最寒冷的一天,点燃了郑州消费者的热情,成为全城关注的焦点。
(开店首日,图源网络)
内忧外患,双方关系破裂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2022年1月8日,CITY·大融城开业未满两周,郑州市发布疫情防控10号通告,暂停堂食和线下活动。紧接着一波又一波的疫情接连反复,商场人气刚有起色,就被疫情所虐。作为一个新开业的商场,其运营难度可想而知。
在大融城经营餐饮店铺的朱女士告诉记者,“商场刚开业的前几天人特别多,1月份疫情之后人流量就很少了。今年只有开动漫展或者节假日活动的时候,客流量才会多一点。”
其实,疫情只是其经营不善的“催化剂”,更重要的是内在因素。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大融城没有什么特色品牌,也没啥吃的”、“商场定位不清晰,论高档不如大卫城,论年轻潮流比不上正弘城”、“交通也不够便利,附近一直在修路,还是单行道”.......还有商家表示,“大融城的宣传力度不够,没什么知名度。商管团队刚开始还会帮忙引流,但后期全靠店铺自己引流。”
有行业人士认为,大融城郑州店定位于时尚年轻潮流,但该店开业初期的品牌结构、业态门店组合,与定位客群存在错位。此外,附近商场较多,大融城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种种因素,导致大融城的盈利数据并不好看。
据知情人士介绍,双方之所以闹掰,就是因为盈利指标未达预期,双方在项目运营费用投入、以后的利益分配等问题产生分歧。多次协商未果,双方均向管城区人民法院提起法律诉讼。
如今,疫情即将成为过去式,却传来了光大安石撤场的消息,不禁令人唏嘘。不过回首过去,二七商圈的商业起伏,潮起潮落,似乎从未停息。在新的消费背景下,“去百货化”的呼声高涨,万象城、大卫城、新田360太康路店等购物中心陆续进场,华联商厦、大商金博大、大上海城等在昔日叱咤二七商圈的传统百货商场悉数退场。
光大安石团队撤场、重回“房主”手里的大融城,未来将如何发展?是否会与其他商业运营团队重新联姻?能否在二七商圈的商业浪潮中掀起一朵浪花?让我们静待时间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