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市内,要问起花园口,知道的人会这样告诉你:“顺着花园路一直向北,当你看到黄河的时候,你脚下站的地方就是花园口。”而在黄河沿岸花园口附近,总能看见一群捡垃圾的人,他们都身穿红马甲,有祖孙三代的家庭、有六七十岁的退休夫妻,还有一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杨雪情 实习生 王莉/文 受访者供图)
他们多是“携手共建幸福河”这个生态环保项目的志愿者,项目发起10年来,8万余名郑州志愿者通过捡拾垃圾、呼吁宣传等方式,以小事践行,由心唤醒群众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意识,从己出发为黄河生态保障贡献力量。
10年接力在黄河岸边捡拾垃圾
(相关资料图)
“集合了集合了,手套,垃圾袋都已经分给大家,开始活动吧,一定要注意安全……”话音落下,志愿者们就按责任区域分散到黄河边的滩涂上,仔细搜寻一个个藏在草丛中、埋在河沙里的垃圾。
回忆起10年前在黄河边捡拾垃圾之初,田关心有些心痛,他是郑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建设部部长,也是“携手共建幸福河”项目组成员之一。“塑料瓶、编织袋、纸屑、烟头……黄河岸边的岩石上、草丛里到处是垃圾,我们第一次组织去清理时,捡了好几车。”
此后,在黄河花园口游览区的黄河沿岸捡拾垃圾就成了志愿者们的一个常态化活动。每次活动前,田关心都会在朋友圈发布预告,注明时间地点人数等,号召更多的志愿者参与。“我们基本上每个月都会组织1次活动,每年会保证有4次大规模的带动性活动。”
10年来,郑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作为“携手共建幸福河”项目的实施主体,通过整合郑州市的志愿服务力量,使在黄河边捡垃圾的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几个人、到几十人,又到如今每月都有上百人的志愿队伍,来给母亲河进行大扫除。“陈福安、王卫军、丁云新……这几位老师都是十年来这项活动的见证者、参与者。”
陈福安一家三代五口齐上阵
一家三代五口齐上阵
滩涂上、密林中、草丛里……70岁的陈福安熟练弯腰,捡拾散落在角落里的垃圾。国庆前的一次活动中,他带着老伴儿郑淑莲、儿子陈磊、7岁孙女陈玥汐以及3岁半的孙子陈宣成一起来到了黄河岸边。
陈福安
在黄河边长大的陈福安,对母亲河有着很深的感情,本就热心公益的他,一直在为“母亲河”做实实在在的事。2013年,陈福安加入了“携手共建幸福河”的志愿队伍,开始在黄河边自愿捡拾垃圾,保护水源地。
“守护黄河,热爱黄河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的家风,是要一直传承下去的。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把母亲河保护好。”陈福安的言传身教给家庭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儿子陈磊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不仅自己受父亲影响开始做公益,他的两个孩子虽然很小,但也都懂得热心帮助别人。
事不在小,而在为。对于父亲陈福安带着一家人一起去黄河边捡拾垃圾的做法,陈磊很是支持,“保护黄河就要从实际生活做起,看到垃圾顺手捡拾人人都可以做到,但只有家里长辈们做好了,才能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共同保护黄河。”
张建堂和爱人赵敏
黄河是治黄人永远的牵挂
在“携手共建幸福河”项目的志愿者队伍中,治黄人的身影也随处可见,61岁的张建堂和爱人赵敏就来自治黄家庭,家里几代人都坚守在黄河治理的岗位上。
“我爱人家里有四代人治理黄河,我们家有三代人治理黄河。”在退休前,张建堂和爱人都是黄委会信息中心的职工,他们亲眼见证了黄河勘测手段、水文监测技术以及周围生态环境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我父亲就是黄河勘探队的一员,他们那时候去勘探时,所有的设备都是人拉肩扛,跋山涉水,现在不一样了,信息化机械化让黄河治理更加科学,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身为黄委会职工,退休前,守护黄河是张建堂和赵敏工作、生活的常态。而在退休后,对黄河的热爱让他们无法停下脚步,去黄河边捡垃圾成为了一件义不容辞的事情。“真的在心底里就觉得这个事情是我们应该做的。”
现在,夫妻俩的儿子也成了黄委会信息中心的职工,他接过了这个家庭的“重担”,继续守护着黄河。
8万郑州志愿者“携手共建幸福河”
大老远跑到黄河岸边捡拾垃圾,至于吗?其间,也曾有人不解。陈福安、张建堂、冉基玮等多名志愿者回应:这是为了保护好我们的水源地,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
“保护黄河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能做到的事情,需要大家都愿意去做。”33岁的冉基玮在大学刚毕业就加入了这支守卫黄河的队伍,至今也已10年。在他看来,每位志愿者的初衷都一样,“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
“青年人应该更多地参与,做一个引领示范的作用,通过自身的行动带动更多人加入。”自2012年以来,郑州前后有8万多人次的志愿者来到黄河岸边捡拾垃圾,郑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台账忠实记录了这些志愿者们的每一个足迹。
10年来,志愿服务队伍日益壮大,“携手共建幸福河”项目从最初单纯在黄河沿岸捡拾垃圾、清洁净化水源地,逐渐衍生出守护生命,让黄河溺水现象不再发生;以及黄河文化宣讲等多个子项目。
今后,随着项目第二个10年而来的将是以后无数10年的持续。“携手共建幸福河”,在享受母亲河馈赠的同时,也成为母亲河的守护者,这是项目志愿者们终身的坚守,也是郑州这座城市的宣言。
来源:顶端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