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的主业是读宋史,一般来说,我用这样的话作为开头,就是要单纯地讲一个宋代的历史小故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七日,金兵东路军首领二太子斡离不率领大约六万人的军队杀到了开封城下,登基还不到半个月的宋钦宗,在兵力占优、战事胶着的情况下决定议和。
因为粘罕率领的西路军一直被张孝纯死死地拖在了太原不能南下夹攻,斡离不出于“孤军深入、不可久留”的恐惧,也非常爽快地同意了宋钦宗的议和要求,然后厚着脸皮开出了条件:北宋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以及赔偿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
很显然,宋钦宗的胆子更小,忙不迭就答应了这个条件,然后按照斡离不的要求,派了康王赵构(即后来的宋高宗)和宰相张邦昌去金营当人质。
但是随着宋钦宗的手下态度越来越强硬、来到开封的勤王部队越来越多,宋钦宗开始后悔了,他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付出这么多的代价,于是默许张叔夜等人派兵偷袭金营,想要斩首斡离不。
二月一日晚,宋军偷袭失败,不得已只能继续执行割地赔款的方案。
二月十日,钦宗终于搜刮到了虽然数量不足、但是斡离不已经很满意的金银财宝,斡离不非常满意地决定退军。鉴于宋军曾经不守信诺偷袭,斡离不要钦宗拿出一个宰相和一个亲王当人质,陪他们渡过黄河之后就放人。
宋钦宗又忙不迭地答应了,他派出去的亲王是肃王赵枢,宰相依然是张邦昌。
出发之前,宋钦宗又给张邦昌安排了一个职务——河北路割地使,也就是让他去陪着斡离不接收中山府和河间府下辖的州县。
按照这个任命,肃王赵枢只需要过了黄河之后就能回开封,而张邦昌则需要交接完了这一大片土地才能回来。现在的问题在于,中山府和河间府都还在坚持抵抗,那时候的通讯不畅通,不可能说开封发一份电报,中山府和河间府就能马上收到,张邦昌如果过去交接,肯定需要一个文件。
于是,张邦昌就找到宋钦宗说:“陛下,你让我去交割土地,怎么着也应该走个流程,你要不给我一个你亲自签名的《无变割地议》,这样我才能叫守军开门啊。”
宋钦宗想都没想,拒绝了张邦昌的这个要求。
张邦昌无奈,又说:“陛下你要是不愿意签名也可以,你给我一个加盖玉玺的文件也成。”
宋钦宗还是拒绝了,张邦昌无奈,只能空口无凭地跟着斡离不一起上路。
张邦昌的交接果然无法完成,所以一直没被斡离不扣留在燕山府(今北京),直到金兵第二次南下攻破了开封需要一个傀儡皇帝的时候,才紧急把张邦昌送回了开封。
宋钦宗是不懂办事流程吗?不是,虽然他刚刚当皇帝,但是他手下那帮宰执是清楚得很的,他之所以不给张邦昌手续,是因为他这时候已经反悔了,觉得割让了太原、中山、河间之后会导致河北、河东(也就是今山西)门户大开,与其到时候坐以待毙,不如现在先耍个赖以图后效。
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宋钦宗的心思是多么的缜密。
金兵第二次围城的时候,除了事先被派出城去找斡离不谈判的康王赵构之外,所有的亲王都被困在了开封城里。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开封失守,宋钦宗不得已亲自去金营签署了代价更为惨烈的议和协议:将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让给金国,赔偿金国黄金一亿两、白银十亿两。
宋钦宗是在金营里被迫答应这个条件的,他想的也是一个权宜之计,所以一回到开封城内之后立刻开始派人出城去召集勤王部队回来解围,当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就是他最信任的兄弟,赵构。
你以为他直接下个命令让赵构带兵杀回开封就行了吗?不可能的,要让一个亲王带兵,流程复杂得很。
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宋钦宗也没有忘记应该走的流程。
他先是先后派出八批人去寻找赵构,给他封了一个“河北兵马大元帅”的职务,给了他可以召集和指挥军队的权力。
然后在这一封任命书里加了一句:“你可以根据情况自行任免官员。”这样就给了赵构人事权,免得手下不听赵构的命令。
给了军事权和人事权之后,宋钦宗又想到一个问题:北宋的官制是文官大于武官,他只给了赵构指挥军队的权力,没有给他指挥文官的权力,万一到时候文官不听他的话,他一样没办法带兵勤王,于是他赶紧又给赵构发去一封密诏,给他任命了一个职务: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就是替皇帝拟旨的官员,这一封任命下来,就代表着赵构可以在外自行拟定圣旨发出,这样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都能听他的话了。
果然,赵构在收到任命书的十二月三日当晚,就发出了让河北诸郡文武官员立刻整合部队,随时听从大元帅命令南下开封的诏书。
你看,在对待张邦昌和对待赵构这两件事情上,宋钦宗对处置流程考虑的周全程度完全不同。
你以为是宋钦宗不懂吗?他懂得很,他只是觉得张邦昌是去干割地的事情,他本来就想耍赖,所以不值得给这么通畅的手续;而赵构是干来救他的事情,所有流程都必须畅通无阻。
流程是清晰的,只是不想用在张邦昌身上而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