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李白在《赠崔侍郎·其一》这首诗中以黄河之鲤作喻,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情。黄河鲤鱼或许不是最好吃的鱼,但一定是人们最为熟知的鱼。
鲤鱼跳龙门,变化成真龙
传说很早之前,龙门(今洛阳龙门石窟所在地)没有凿开,水流到这里就被挡住了,在山南积了一个大湖。住在黄河中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看看,它们逆流而上来到了龙门的北山脚下。一条大红鲤鱼出了个主意:“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众鲤鱼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有的怕摔下来,有的不知道怎么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于是大红鲤鱼自告奋勇,用了全身的力量,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了云那么高。天火凭空而起,烧掉了大红鲤鱼的尾巴,它忍住痛接着往前跃,越过了龙门山,落到了山南的湖里,变化成了一条巨龙。
山北的鲤鱼看到天火吓得不轻,不敢再跳。此时,巨龙从天而降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见大红鲤鱼如今成了龙,收到了鼓舞,一个接着一个跳龙门,除了个别能跳过去的成了龙,其他的都过不去。
过不去的那些鲤鱼,从空中摔下来,额头上落下一个黑疤。这也就是李白所写的“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熬过浑浊河水,跻身“四大名鱼”
鲤鱼成龙是人们的传说,那么事实呢?相传由于黄河水质浑浊,一般鱼类无法存活下来,而能在污水中生存的鲤鱼留了下来,在黄色泥水中长大,身上长满了金黄色的鳞片。每年春季,这些鲤鱼会逆流而上,在龙门成群结队地跳跃,但水流湍急,鲤鱼无法跃过龙门,古人观此场景,开始想象这些金色的鲤鱼只要跳过龙门就能化龙飞升。
到了科举制度推行时期,鲤鱼跃龙门又被比喻成科举中试,从此鲤鱼跃龙门也代表着敢想敢干的精神。
黄河鲤鱼长在黄河的深水处,头尾金黄、肉质肥嫩,自古以来是民间各种宴席不可缺少的美味。黄河鲤鱼与淞江鲈鱼、兴凯湖大白鱼(翘嘴红鲌)、松花江鳜鱼(鳌花)一起,被誉为我国“四大名鱼”。
洛阳黄河鲤鱼位列“五大名鲤”
鲤鱼是一种原产地在亚洲的鲤鱼,后来被引入到欧洲、北美洲等其它地区。鲤鱼指的是鲤形目、鲤科、鲤属中的鱼,有记录的鲤鱼品种多达有2900多种。
黄河鲤鱼,顾名思义就是产于黄河及其重要支流的鲤鱼,因此分布广泛。河南洛阳黄河鲤,与宁夏黄河鲤、陕西黄河鲤、山东黄河鲤、山西天桥黄河鲤并列为黄河干流的“五大名鲤”。洛阳黄河鲤鱼肉嫩鲜美、营养丰富,“黄河之鲤甚佳,甘鲜肥美,可称珍品”,自古便是食之上品。
过去的餐馆老板在客人点“糖醋黄河鲤鱼”的时候,会当着客人的面把选好的鲤鱼往地上一摔,提着摔晕的鲤鱼送给厨师。一般会一鱼三吃,先吃焦炸的一半,再吃糖醋的一半,最后小二把鱼骨收走,再做成鱼骨面,美味异常。
河南省传统名菜:黄河大鲤鱼
在河南省有道传统名菜,属于豫菜菜系,名为:黄河大鲤鱼。这道菜,通常选用黄河中超过一斤的鲤鱼为主料,配上香菇丝、冬笋丝、葱、姜、蒜、鸡蛋等食材制作而成。
首先把鲤鱼处理一下,洗干净后用刀把鲤鱼两边片成片状,再用适量盐、味精、料酒腌制十余分钟备用;用鸡蛋、粉芡搅成糊,涂抹在鱼的身上,下入八成热的油锅中炸到呈金黄色即可;在锅里留少量的油,把葱、姜等配料煸炒后倒入少量高汤,再把炸好的鱼放入汤中烧透,盛出即可食用。
此外,黄河鲤鱼还可以做成酸甜可口的鲤鱼焙面。鲤鱼焙面是“糖醋软溜鱼焙面”的简称,它是河南开封当地一道著名的汉族传统名菜,也是“豫菜十大名菜之一”。糖醋软溜鱼焙面是由糖醋熘鱼和焙面两道菜配制而成。糖醋熘鱼早在北宋时期就很流行,色泽枣红、软嫩鲜香。而焙面细如发丝、蓬松酥脆,最早是用水煮着吃,后来不断改进,变成先过油炸到蓬松酥脆,然后与菜肴搭配,吸汁而食。
黄河之畔鱼飘香,来到洛阳,尝尝豫菜传统名菜,再带上几条黄河鲤鱼回家,当手信或是自己留着吃,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关键词: 鲤鱼跳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