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爱生活、爱旅行、爱摄影、爱美食,跟珊珊三丫头一起出发吧!
最近,珊珊三丫头一直在广州“河南”(“老广州”喜欢以珠江为界,以南称为“河南”;以北称为“河北”)的老街游走访游玩,先是探访了“龙骧大街历史文化街区”(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前面的文章《广州这“低调”老街,是城市最早豪宅区之一,藏着大片的洋楼建筑》),接着又探访了富甲一方的富商十三行领军人物潘振承的“潘家花园”。广州“河南”从前留下的“豪宅”建筑,让人感觉到从前说 “有钱住西关,有权住东山,无钱无权住河南”、“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的说法,是对“河南”的一种误解。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广州“河南”,探访被称为“天下第一大富翁”伍秉鉴在“河南”建筑的伍家花园,并且在此居住,当年这里的奢华曾让洋人惊呆,经历了岁月之后,这里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结束了“潘家花园”的寻访行程之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前面的文章《广州这条老街,曾有位农民出身的“世界首富”在此定居,现如何?》),因为时间尚早,珊珊三丫头就准备顺道到海幢寺走走。在前进的过程,经过漱珠涌,在海珠区少宫旁边的路口处,我忽然被路口一块牌子上的文字吸引了,上面写着:伍氏宗祠旧址,伍民宗祠为十三行怡和洋行富商伍秉鉴于清代嘉庆八年(1803年)所建,现仅存宗祠建筑一座,俗称小姐楼……是广州十三行伍氏现存的重要遗迹。这让我眼前一亮,伍秉鉴就是继潘振承之后,十三行中出现的又一“世界首富”。想不到我在这不知不觉间就走进了当年他在河南建造的“潘家花园”,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啊!
(资料图片)
珊珊三丫头跟着墙上指引往内走,此时我的思绪就开始飘去了从前的岁月:在2001年,美国《华尔街报》评出千年来世界最富有的50人,其中的中国人包括有6位: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伍秉鉴、宋子文……伍秉鉴6人中是唯一的一个商人出身的。伍秉鉴,祖籍是福建,但从出生到死亡一直都在广州,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在当时广州十三行的总商潘振承手下做账房先生,后来创办元顺行,为伍家的事业奠了基础,后哥哥伍秉钧继承并创办怡和行,一年后意外病逝。伍秉鉴就做了怡和行的新掌门人。通过茶叶贸易,到了1813年,32岁的伍秉鉴仅用11年的时间,使怡和行超越潘家同文行成为广东十三行的新一代领军人。1834年,伍家以大约2600万两白银(当年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是4000万两白银),被西方称为“天下第一首富”,也是当时世界首富。
有了钱之后的伍秉鉴在漱珠涌以东购地百亩,并在1803年建起了伍家宅邸伍家花园,它布局分为祠、园及原有景物等几个部分,入口的地方称为伍家祠道,从伍家祠道进入内部后,北侧有土地祠,南侧依次排列荷塘、竹林,然后就进入伍家花园的核心区万松园。万松园是在1835年伍氏宗祠建成后陆续扩建而成,属于园中园,是接待西方商人和城中名士最主要的场所,据说其豪华程度让来过的洋人惊叹不已。
此时,在转角位的一个路牌写着“伍家祠道”几个字,一下子把珊珊三丫头的思绪拉回了现实,从这里我已经进入了当年伍家花园的地界,我环视四周,只见老街四围有不少的民国时期西式洋楼、新楼,夹杂其中的还有少量的青砖屋……只是,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这里是从前的伍家花园,现场看真的与广州许多的老城区街道是差不多样子的。通过在周边细心寻找,珊珊三丫头寻找到几处仍保留的“遗迹旧址”:
第一、伍家祠道:当年伍氏祠堂入口的所在地,只是现在已经看不出什么特别,唯有路上的麻石路面,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第二、溪峡街:这是取自伍秉鉴原籍地名,为寄托乡思,他将大宅所在地命名为溪峡街。伍秉鉴当年打造的伍家花园大宅的大门就在溪峡街,其建筑主轴就在这条溪峡街上。
第三、伍氏宗祠旧址,这里已挂上了“广州市历史建筑”的牌子,也是整个伍家花园中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部分,因为像是家中女眷居住的闺楼,所以俗称”小姐楼“。小姐楼的东西两边的青云巷还能看到当年铺地的红砂岩石,两边的墙体底部用红砂岩作为墙基,上面用青砖堆砌建筑。眼前所见到当年的房子,已经破败,我们在仅凭这栋残存的“小姐楼”的现场状况,真的很难再想象出当年伍家花园昔日的雍容富丽。
第四、“猛虎回首”旧物:在当年伍秉鉴儿子曾重金买回一块“猛虎回首”石作为伍家花园的装饰,如今已搬到海幢寺。
此时,珊珊三丫在伍秉鉴建造的伍家花园的遗址中漫步,同时也惊叹历史。伍秉鉴通过自己的商业才能成为“世界首富”后,还做过非常多地方公益和文化事业,例如曾出资数千两,设种痘局于洋行会馆,救活了很多婴儿。又捐银10万两,修筑南海、顺德两县境内的桑园围石堤,这是当时珠江三角洲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等等。
但伍秉鉴的最终下场是悲催的,甚至有许多人都认定伍秉鉴是鸦片战争的“罪魁祸首”:在鸦片战争前,洋人为利益不断在货物中夹带鸦片运来送到中国,导致许多国人深陷鸦片之中,深受其害,很多人认为十三行领军人的伍秉鉴联合洋人拿鸦片来毒害国人的,清政府因徇私隐瞒外船夹带鸦片摘去了他的三品顶戴。清道光十九年林则徐入粤禁烟,伍秉鉴希望和平解决鸦片问题,受林则徐痛斥,被戴上锁链,由士兵押送前往催促外商缴烟,而洋商们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他。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主持了震惊世界的虎门销烟。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勒令行商承担偿还赔款损失,其中伍秉鉴承担了200万银元,但这时,许多人都认定伍秉鉴是鸦片战争的“罪魁祸首”,到了1843年,连受打击的伍秉鉴离世,终年74岁。
伍秉鉴建筑的伍家花园传到了儿子伍崇曜手中,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伍崇曜也去世,怡和行商贸活动迅速衰落,又到了民国初期,伍家花园遭遇火灾,园中景物或遗失,或变卖。 因为现在伍家花园留下的东西不多,珊珊三丫头在这里逗留了一会,也选择了离开。从参观伍秉鉴的伍家花园,从了解伍秉鉴的人生经历,我们相信一个道理:不管在哪个年代,碰到“毒品”的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哪怕你是“天下第一首富”也一样!